17.5亿美元大单!中国电动飞机打破国外垄断?

2025-07-30 12:59 149

你敢信吗?咱们中国造的电动飞机,一下子就拿到了17.5亿美元的超级大订单!

前几天在上海举办的低空经济博览会上,发生了一件让人眼前一亮的事儿。上海沃兰特航空公司和泰国那边的泛太平洋公司签了个大合同,一口气要买500架咱们自己造的电动飞机。这笔买卖有多大呢?17.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100多个亿啊,妥妥的创了中国高端客运电动飞机出口的新纪录。

这飞机到底有多牛?

说起这个VE25-100天行电动飞机,那可真不是吹的。这家伙采用复合翼设计,说白了就是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平飞。能坐多少人呢?除了飞行员,还能载5个乘客,巡航速度能跑到235公里每小时,续航里程200到400公里不等。

你要问这有多厉害?咱这么说吧,在全球所有载人电动飞机里头,这货的起飞重量最重,客舱空间最宽敞。说句大白话,就是又大又能装,还跑得快。

背后的“芜湖力量”

这里有个更有意思的事儿。这架牛逼飞机的“大脑”——也就是航电系统,竟然是咱们安徽芜湖一家公司造的。这家叫华明航电的公司,2017年才成立,2019年就落户芜湖航空产业园了。

你可能要问,一个2017年才成立的公司,凭啥能做出这么高端的东西?这就得说说他们的看家本事了。人家自主研发的CR9航电系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拿到中国民航局25项CTSOA证书的综合航电系统。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咱们在航电系统这块,终于不用看老外脸色了!

从“卡脖子”到“自己造”

坦白说,航空电子这一块,以前确实被国外技术卡得死死的。就像手机芯片一样,人家不卖给你,你就没辙。华明航电的出现,算是给咱们争了口气。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跟记者说,他们和沃兰特的合作是从去年6月开始的。签了合作意向书之后,整个产品研发就像开了挂一样。去年7月,VE25-100就实现了全尺寸转换飞行,比同行业快了不知道多少。10月份召开型号合格审定审查会,今年4月确定审定基础,5月份首架原型机就下线了。

这笔大买卖意味着什么?

泰国那边买这些飞机干啥用?主要是用在泰国、马尔代夫这些地方的短途运输,特别是海岛之间的交通,还有应急救援。你想想,马尔代夫那些小岛,以前只能坐船或者水上飞机,现在有了这种电动飞机,既环保又方便。

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合作模式。这次不光是沃兰特和泛太平洋公司的买卖,还有中航工程参与进来,专门负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搞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说白了,这不只是卖飞机,而是整套解决方案一起输出。

网友们怎么看?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就炸了锅。有人兴奋得不行,说终于看到咱们在高端制造业上的突破了。也有人比较冷静,觉得17.5亿美元听起来吓人,但平摊到500架飞机上,每架也就350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算不算有竞争力还得看。

还有人担心,这种新玩意儿的安全性怎么样?毕竟是载人的,万一出点啥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支持的声音更多,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开头,至少证明咱们在新能源航空这块不比别人差。

冷静看待这件事

说句心里话,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咱们也不能因为一个订单就觉得天下无敌了。电动飞机这个行业还很新,全世界都在摸索阶段。美国的Joby、德国的Lilium,这些公司也都在搞类似的产品,竞争其实挺激烈的。

华明航电能打破国外垄断固然值得高兴,但这只是个开始。真正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看产品的可靠性和后续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低空经济的春天来了?

从这次博览会的热闹程度看,低空经济确实是个热门话题。不光是客运,货运、应急救援、旅游观光,这些场景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咱们这种地形复杂的国家,电动飞机的作用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大。

你想想,如果哪天快递都能用电动飞机送,山区老百姓看病能坐飞机直接到县城医院,那生活得发生多大变化?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

这17.5亿美元的订单,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重要的是它释放的信号:咱们在高端制造业上,真的有能力和国外同行掰手腕了。从华为的5G到比亚迪的电动车,再到现在的电动飞机,咱们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突破。

当然了,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电动飞机要真正普及,还得解决续航、充电、空域管理等一大堆问题。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你觉得电动飞机会像电动车一样,很快就普及开来吗?还是说它只能在特定场景下使用?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说不定哪天咱们也能坐上国产电动飞机呢!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