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六军团后卫贵州神秘消失,70年后真相大白

2025-09-18 22:55 181

困牛山下的血色誓言:百名红军宁跳崖不伤民

2001年春天,贵州石阡县党史研究员杨又铸在翻阅民国档案时,一行简短记载——“共军两股经困牛山,一东窜,一南匿”——让他怔住良久。这可能是解开红军五十二团失踪之谜的关键线索。

2001年春天,贵州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又铸在整理民国《地方治安纪要》时,目光被一行简短记载抓住:“共军两股经困牛山,一东窜,一南匿。”

这位深耕地方历史的学者顿时怔住了——“困牛山”?这个地名与当年中央多次寻找却无果的红52团失踪案有关联吗?

01历史谜团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县甘溪地区遭遇国民党军24个团的围困,部队被截成三段。为掩护主力突围,红十八师五十二团主动担负起断后任务。

这支800多人的队伍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竟然神秘失踪了。此后几十年间,中央多次派人调查,都无功而返。

02田野调查

杨又铸决定深入调查。他和同事们来到困牛山地区走访,却发现当地年轻人对红军往事一无所知,而老人们则避而不谈。

经过长时间与村民同吃同住,建立信任后,94岁的老人蔡应举终于开口。他不仅亲眼目睹了那场战斗,还见证了红军舍生取义的悲壮一幕。

03悲壮时刻

1934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红52团边打边退,被逼至困牛山虎井沟悬崖边。困牛山因其地势险峻,三面环水,连耕牛上山也常迷失归途而得名。

敌军竟将老百姓推到阵前作为“肉盾”。面对被胁迫的多亲,红军战士们毅然选择“枪口朝天”,只朝敌人脚下射击。

弹尽粮绝之际,百余名红军战士摔掉武器、折断枪支,高呼“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从70余米高的悬崖集体跃下。

04 村民守护

第二天,村民们来到河沟底,眼前全是红军战士的遗体。他们含泪将这些年轻战士安葬。个别被树枝挂住侥幸生存的战士,被村民悄悄救回家中治疗。

此后几十年,每逢清明重阳,当地百姓都会自发到崖边焚香祭奠,但却无人知道这些战士的姓名和部队番号。

05真相大白

杨又铸通过多方走访和档案查阅,终于确认困牛山跳崖的英勇战士就是失踪多年的红52团成员。2009年,萧克将军亲自题写“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纪念碑高10.5米,呈火炬状,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旗山融为一体构成丰碑。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和红色教育基地。

如今,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高高耸立,碑名由开国上将萧克题写。

每年清明,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扫墓,学生们齐声诵读《困牛山红军壮歌》。当地的困牛山红军小学里,282名学生读红书、讲红史、唱红歌,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那段历史虽已远去,但百余名红军战士用生命践行的“人民至上”的誓言,至今仍在青山绿水间回响。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