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街头挤满了举着“停止战争”“带人质回家”标牌的民众,他们对着总理府怒吼,要求内塔尼亚胡立刻下台。
加沙停火破裂后,约50名以色列人质生死未卜,超半数恐已遇难,绝望的家属成了抗议浪潮的主力军。
但鲜少有人意识到:这场“倒内”风暴的背后,以色列极右翼正磨刀霍霍。 他们骂内塔尼亚胡“太软弱”,扬言要彻底碾平加沙——若他真倒台,接棒的可能是更极端的狠角色。
特拉维夫的夏夜本该是海滨酒吧的喧闹,如今却被示威者的呐喊撕裂。
“解救人质! 结束战争! ”
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把主干道堵成了流动的怒河,标语牌上的血红色大字在路灯下刺得人眼睛发疼。
他们中很多是人质的家属——自从3月巴以停火协议崩盘,加沙的哈马斯手里还扣着约50名以色列人,超过一半可能早已死在战火里。
亲人生死不明,战争遥遥无期,这些普通家庭再也忍不下去了。
矛头直指总理府里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这个执政近16年的老牌政客,正遭遇职业生涯最凶险的围攻。
议会里,盟友政党“犹太力量党”掀桌走人,三名部长级高官甩手辞职,执政联盟瞬间塌了半边天。
按照以色列的议会规则,政府想通过任何法案都难如登天,反对派随时可能发动不信任投票把他轰下台。
墙倒众人推? 国际社会不少声音暗自叫好。
毕竟在西方媒体笔下,内塔尼亚胡是“加沙屠夫”,是制造数万平民死亡的刽子手。
可这些人没看透以色列政治深潭里的暗流——内塔尼亚胡若真倒台,换上的新面孔恐怕更让人脊背发凉。
表面看,内塔尼亚胡够强硬了。
他咬死“彻底消灭哈马斯”不松口,顶着全球骂声轰炸加沙;他派战机千里奔袭伊朗核设施,把“斩草除根”战略玩到极致;他甚至公开宣称要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国家”,把巴勒斯坦建国梦踩得粉碎。
但在以色列极右翼眼里,这个总理简直是个“软骨头”。
犹太复国主义狂热分子骂他“打仗还看国际舆论脸色”,骂他“居然允许援助进加沙”。
极端政党“犹太力量党”退出政府时,甩下一句狠话:“我们要的是放开手脚炸平民,彻底切断加沙的水电和粮食! ”
更魔幻的是,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政治光谱里竟被归为“中右派”。
他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主张犹太人独占巴勒斯坦“历史权利”,否认阿拉伯人建国的合法性——这套理论放全球已是极端,可在如今以色列,居然被嫌“不够激进”。
极右翼势力早按捺不住了。
他们公开宣称内塔尼亚胡“优柔寡断”,认为正是他的“软弱”招来真主党导弹和胡塞武装的袭击。
这些极端派在内塔尼亚胡执政时被压着,一旦权力真空,立马会打着“团结救国”旗号抢班夺权。
为什么以色列社会变得如此极端?
三十年血仇循环把整个国家向右猛推。
1996年起草的“斩草除根”战略文件,白纸黑字写着用暴力重塑中东、抹杀巴勒斯坦建国可能。
从伊拉克、叙利亚炸到伊朗,这套逻辑从未变过——今年6月突袭伊朗核设施,正是计划中的“终极一步”。
内塔尼亚胡不过是这台战争机器的执行者之一。
哪怕换人上台,战略本质不会变。
就像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的叫嚣:“哈马斯要么接受停火,要么被消灭! ”
而这份美国斡旋的停火协议,压根没提永久停火和以军撤出加沙——明摆着是缓兵之计。
加沙的惨状让抗议者心碎,但战争机器仍隆隆向前。
联合国官员描述这里是“全球最饥饿之地”,以色列放行的少量援助车刚进加沙,就被绝望的人群一抢而光。
而在约旦河西岸,22个新建犹太人定居点刚刚获批,蚕食着巴勒斯坦最后的地盘。
回头看看特拉维夫的街头。
那些举着亲人照片的抗议者或许能赶走内塔尼亚胡,但他们拦不住国防军坦克开进拉法,更挡不住极右翼政客在议会咆哮“杀光恐怖分子”。
当整个国家在三十年间滑向极端主义,换帅不过是给绞肉机换个开关的手。
以色列人真正该恐惧的,或许不是内塔尼亚胡这张老脸。
而是街头抗议声浪里,那些举着“杀无赦”标牌、喊着要“彻底净化加沙”的极右翼青年。
他们的狂热度,正在把整个国家拖向更黑暗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