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目光早已越过乌克兰?俄高官称军费还得涨8年,一场硬仗要来了

2025-10-08 02:06 95

在莫斯科的一个金融论坛上,交易所监事会主席谢尔盖·什韦佐夫说了几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听进去了。

他呼吁俄罗斯的金融圈人士,要为未来几年国家预算的军事化做好心理准备,还说国防开支想要恢复到战前水平,最少也得五到八年。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因为普京的志向,可能早就超出了乌克兰那片地方。

看看数据就更清楚了。

俄罗斯计划在2025年把国防开支提到13.5万亿卢布,换算过来差不多是1450亿美元。

这笔钱是个什么概念。

占了整个国家GDP的6.3%,在联邦总预算里更是占了快三分之一。

普京自己也承认,这个数目确实不小,可以说是冷战结束以来最高的水平了。

虽然他嘴上说着以后要慢慢减少军费,但眼睛一看北约那边的动作,人家计划未来十年把国防开支提到GDP的5%,俄罗斯这边想减下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这边俄乌冲突还在打,那边军费预算一个劲地往上涨,这架势明摆着是要打一场持久战。

现在俄罗斯的军工厂,早就开足了马力。

西方的眼睛一直盯着,说俄军的无人机现在一个月能造出来5000架,导弹也能生产200到250枚,产量比2023年翻了好几倍。

就拿那个叫“天竺葵-2”的自杀式无人机来说,以前一个月最多也就2000架,现在快到5000架了。

这东西成本才2万美元,但用处很大,能有效消耗乌克兰那些昂贵的防空导弹,性价比非常高。

坦克这边,他们计划2025年交付1500辆,这里面大部分是把苏联时期的老坦克翻新升级一下,剩下的小部分才是新造的T-90M。

这种新旧结合的办法,看起来很实在,既能快速补充前线的消耗,又能省下不少成本。

但是,这么干也有个明显的短板,就是高端零部件还是得靠外面。

西方早就把技术供应的门给关了,俄罗斯只能自己搞进口替代,甚至还想着从我们中国这边找点零件救急。

就像那个图-160M2战略轰炸机,虽然普京说要开始接收了,但实际的进度一直拖拖拉拉,关键的技术瓶颈还是没绕过去。

这种情况也能理解,毕竟在制裁之下,想搞高端制造实在是太难了。

可就算是这样,俄罗斯还是硬挺着,把有限的资源都堆到军工上去,这股决心可不一般。

什韦佐夫说俄罗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武器库存消耗得厉害,很多基础设施也毁了,确实需要投一大笔钱来补充和重建。

但预算里肯定不光是眼前的这些开销,一定还藏着更长远的打算。

你想想,北约东扩的脚步一直没停,芬兰已经加入了,瑞典也在门口排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甚至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在他们看来,恐怕是唯一的办法。

这么高的军费支出,对经济肯定是有影响的。

本来能源收入就不太稳定,现在还要把三分之一的预算砸到军事上,那民生和其他领域的投入就只能往后排了。

俄罗斯央行想控制通货膨胀都变得很困难,经济增长也慢了下来。

但就算这样,他们还是咬着牙坚持,这说明在普京政府的眼里,国家安全已经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了。

为了保障军工生产,他们甚至搞起了以物易物的贸易,就像印度想买俄罗斯的武器,都得拿东西来换,因为美元结算的通道被掐断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俄罗斯想停也停不下来。

梅德韦杰夫说2026年依然是军事预算,这意味着至少未来两年,军费是降不下来的。

什韦佐夫说的五到八年恢复期,更是把时间线拉得非常长。

在这期间,俄罗斯得一边应付着乌克兰的战场,一边攒家底更新军备,还要时刻提防着北约那边可能有什么新动作。

这种高强度的军事准备,已经成了俄罗斯的国家核心战略。

说到底,俄罗斯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在应对眼前的俄乌冲突,实际上是在为更长远的地缘政治博弈做准备。

西方的制裁越是厉害,他们就越要证明自己能扛得住,北约越是向东扩张,他们就越要展示自己的肌肉。

梅德韦杰夫和什韦佐夫的话,只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未来好几年,俄罗斯恐怕会一直保持这种紧绷的状态,军费居高不下,军工满负荷运转,整个国家都围着军事需求在转。

这种状态能不能持久不好说,但至少从现在的预算和表态来看,普京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而且这场硬仗,可能不只是乌克兰这一场。

注意: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