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当被问及俄乌是否应该停火时,特朗普表示“时机尚未成熟”——。
这番看似谨慎的措辞背后,实则是这位曾经信心满满的总统对推动俄乌停火的无力承认。
他补充说“但在适当时机,若需我出手,必将采取强硬手段”。
这番话与他不久前还鼓吹要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白了,特朗普不想制裁俄罗斯,就不想制裁俄罗斯,偏偏说:等到合适时机,如果需要他出手,那么必将采取强硬手段。
这不就是说,现在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没有用吗?
很显然,相比起之前的信誓旦旦,如今,特朗普却给出了一个模糊不清的“适当时机”承诺。
这种转变令人咋舌。
不难看出,这位自称“交易艺术”大师的总统,面对普京的实际行动时,也不得不承认现实困境。
特朗普此前不断鼓吹要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甚至威胁对中国、印度等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采取惩罚性措施。
现实却是:这些威胁已经悄然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对欧洲国家的指责,特朗普特意提到欧洲国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
他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时,甚至称斯塔默对欧洲国家购买俄油感到“有些难堪”。
这种转移焦点的做法,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
特朗普特意指出欧洲国家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这确实指出了俄乌冲突中的一个关键矛盾。
欧洲国家一方面声称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却继续为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资金。
特朗普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并将其作为自己不愿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理由。
这确实相当于反将了欧洲一军。
毕竟如果欧洲国家自己都不能解决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那么他们又凭什么要求美国牺牲自己的利益,针对俄罗斯呢?
很显然,特朗普表示会在“适当时机”,出手采取“强硬手段”,这更像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承诺。
什么才是“适当时机”?是油价达到某个特定水平?是美国国内政治压力达到临界点?还是特朗普自认为的某个战略转折点?
答案可能很简单:这个“适当时机”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特朗普根本不想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这既符合他“美国优先”的理念,也符合他希望与普京保持相对良好关系的潜在愿望。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俄乌冲突已经陷入了僵局,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轻易解决。
俄罗斯不愿意在得不到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妥协,乌克兰也不愿意放弃被占领土,欧洲国家则陷入利益的矛盾中。
特朗普可能已经意识到,他无法像承诺的那样轻松解决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
他的“适当时机”表态,更像是一种政治退却,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俄方随后的表态。
拉夫罗夫表示,他们并不介意寻求妥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保障他们的安全利益。
与此同时,拉夫罗夫还不忘吹捧一下特朗普,声称特朗普对某些问题的不满意,恰恰部分说明了特朗普确实希望快速解决俄乌问题。
英国首相斯塔默则依然是老调重弹,一方面说英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也表示:会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但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说,他们已经为俄乌冲突继续打下去做好了准备。
不过,比较值得探究的是,特朗普的“适当时机”可能会在以下情况出现:一是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到美国经济利益;
二是俄乌战场出现重大转折,需要外部干预;
三是美国国内政治压力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但目前看来,这三种情况都不太可能立即发生。
这意味着俄乌冲突将继续持续下去,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特朗普的表态实际上是对这一现实的默认:美国无法轻易解决这场冲突,只能等待“适当时机”——而这个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特朗普的“适当时机”承诺,像是一张没有兑现日期的空头支票。
这个“时机”的真正到来时间,谁也预料不到。
但更多人相信,这只是一种政治话术——既安抚国内鹰派,又不至于过度刺激俄罗斯。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模糊性本身就是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