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29师出征抗日时,全师9167人仅有步枪3412支,子弹袋里塞满高粱杆充样子。这是一场“没有枪、没有炮”的艰苦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武器短缺。129师出征时装备状况令人震惊:全师9167人,仅有步枪3412支,机枪125挺,迫击炮6门,炮弹67发,手榴弹207枚。平均每个战斗班只有3到5支枪,子弹袋大多用高粱杆填充,只为“装样子,振奋群众,威慑敌人”。这就是八路军抗战起步的现实条件。
一、 武器短缺的严峻现实
八路军改编之初的武器匮乏情况超乎想象。据129师参谋长李达记载,全师9167人只有3412支步枪,平均每支枪配发的子弹仅约30发。这远低于一场正常战斗所需的弹药基数。
更严峻的是,八路军在挺进敌后后队伍迅速扩大,武器短缺进一步加剧。到1937年底,八路军从最初的4.5万人发展到8万人,而到1939年底更增加到27万人。队伍扩大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武器补充的速度。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的武器供应极为有限。1937年和1938年,国民党当局每年只象征性地发给八路军、新四军几十万发子弹,1939年以后便完全停止弹药供应。
八路军总部曾统计,截至1943年7月,八路军、新四军共生产步枪和掷弹筒近1万支(具),炮弹十万发、地雷和手榴弹几十万枚,步枪子弹近100万发。这一产量对日益壮大的八路军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二、多方筹措的补给渠道
面对武器弹药的极度匮乏,八路军不得不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武器装备。战场缴获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但实际情况十分艰难。陈赓率领的太岳纵队在百团大战的“榆辽战役”后统计:缴获步枪21支,步马枪子弹1240颗;而消耗步马枪弹达21236颗,损失步枪45支。损失的枪支是缴获的两倍,损失的弹药则是缴获的30余倍。
八路军129师的统计显示,弹药缴获远跟不上消耗。1937年至1940年,弹药缴获与损失的比例分别为1/3、4/1、1/8、1/4,多数年份弹药的缴获远远跟不上消耗。自主生产成为八路军维持作战的重要选择。八路军总部成立了军工部,在各根据地组建兵工厂。120师在1942年有兵工厂7个,太行区有兵工厂4个,晋察冀边区有兵工厂12个。
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基地,五年间生产枪支9000多支,各类炮弹24万余发,成为八路军的“武器生命线”。此外,八路军还通过收编地方武装获得武器。如山西新军在“十二月事变”后加入八路军,带来枪95000支,轻重机枪1500挺等装备。但这类机会在整个抗战期间并不多见。
三、自力更生的兵工之路
面对武器短缺,八路军走上了自力更生的兵工生产道路。1937年10月21日,毛泽东明确指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1万只,主要方法自己制造”。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每个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
八路军最初在山西榆社韩庄建立总部修械所,后因安全威胁,将兵工厂迁至更为隐蔽的黄崖洞。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天然石洞中,工人们用石头砌墙、石板盖顶,建起了12栋厂房。最大的钳工房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工厂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设备运输更是困难重重。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八路军战士靠人扛牲口驮,将沉重的机器设备运进深山。有一次,为将一台锅炉运到黄崖洞,战士们先用滚木前进,后在陡峭山路上先修路再搬运,昼夜不停,最终提前8天完成任务。
四、 弹药匮乏对战术的影响
武器弹药的严重匮乏,直接决定了八路军的战术选择。由于装备落后且弹药不足,八路军不得不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八路军游击战的精髓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以城池得失为目标,而以有效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弹药短缺使得八路军必须极度节约使用每一颗子弹。统计显示,全民族抗战八年间,八路军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这一比例之低在世界战争史上罕见。
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一名敌军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平均需耗子弹5000发。国民党军平均消耗子弹2010.6发、炮弹11.3发才能毙伤一名日军。这种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促使八路军特别重视近战和夜战,以弥补火力不足。夜袭阳明堡、雁门关伏击战等典型战例,都是八路军扬长避短的成功实践。
五、 人民支持与抗战精神
尽管武器弹药严重匮乏,八路军却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是能够坚持抗战的重要基础。八路军走到哪里都能发动起群众,得到老百姓拥护,关键在于不是只取之于民,而是造福于民。共产党的军队群众纪律好,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中国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与国民党统治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相比,抗日根据地虽然条件艰苦,却由于实行减租减息,大多数人生活比战前还改善了一些。正因为如此,根据地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八路军武器虽差,但士气高昂。美国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曾盛赞共产党部队,并主张将援华武器一部分分配给“能打日本”的八路军。1944年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也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
当1945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已从最初的四万多人发展到近百万人。黄崖洞兵工厂那些简陋的机器设备,在五年间生产了24万余发炮弹和9000多支枪,支撑起了敌后抗战的武器生命线。
八路军在敌人包围中建成了一支强大武装,靠的不是精良装备,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正如贺绿汀在《游击队歌》中所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支军队用最低劣的武器,坚持了最持久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