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兄弟卖公司给国资,套现十亿,小散户们解套有望

2025-11-22 18:21 167

这事儿,初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出教科书级别的大团圆结局。

俩加起来161岁的老爷子,把自己亲手养大的公司,卖给了“国家队”。不但没落个“经营不善,甩锅跑路”的骂名,反而让公司里那六万多被套牢的股民,激动得跟中了彩票似的,就差敲锣打鼓放鞭炮了。

老爷子揣着将近十个亿,功成身退,去过神仙日子了。

接盘的国资,拿到了心心念念的“高科技拼图”,补上了自己的产业链短板。

小股民们,看着自家股票的主心骨从一个想退休的私人老板,换成了财大气粗的“唐山吴彦祖”,觉得回本有望,人生都亮了。

创始人、接盘侠、小散户,三方共赢,皆大欢喜。

你品,你细品。这故事是不是完美得有点不真实?就像那种电影结尾,主角们迎着夕阳,开着敞篷车,背景音乐一响,字幕缓缓升起。

但凡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你就该知道,凡是看起来太完美的事儿,背后准有点别的嚼头。

要我说,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股权转让”,这是一部横跨三十多年的中国民营企业断代史,而且,是结局篇。

咱们先把镜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1991年,深圳。那会儿的深圳,遍地都是机会,空气里都飘着荷尔蒙和钱的味道。一个叫汪大维的,在国企里当着不大不小的领导,人脉广,脑子活,总觉得这辈子不能就这么一眼望到头。另一个叫唐佛南的,湖南来的技术大牛,在研究所里憋着一股劲儿,满脑子的电路图和专利梦。

俩人是高中同学。这仨字,在咱们这儿,分量可不一般。它意味着年少时的情谊,没被社会的大染缸污染过,相对纯粹。

你猜怎么着?人到中年,一个47,一个46,俩老同学在深圳重逢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聊起各自的憋屈和理想,一拍即合——干!

于是,就有了“同维电子”,也就是后来“共进股份”的前身。这名字起的都有水平,“同”是唐佛南的“唐”字谐音,“维”就是汪大维。把兄弟情义,直接刻进了公司DNA里。

这组合,简直是天作之合。一个搞资源,一个搞技术,典型的中国合伙人黄金搭档。汪大维负责在外面喝酒、拉关系、跑市场;唐佛南就关在小黑屋里,带着一帮技术员,吭哧吭哧地画图、焊板子。

那个年代,做通信设备,就像现在搞人工智能一样,是风口上的猪。大哥大还是稀罕物,谁家有个BP机都能在姑娘面前显摆半天。市场嗷嗷待哺,他们从代理做起,一步步滚雪球,最后搞起了自主研发。

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干到了几千人的上市公司。2015年,公司在上交所敲钟那天,俩老头估计心里也是感慨万千。这辈子,值了。

故事到这儿,如果是个电视剧,应该就结束了。

可现实,往往比电视剧狗血。

公司上市,你以为是终点?错,那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坑,更多更大。

通信行业这碗饭,不好吃。前面有华为、中兴这样的巨无霸,张着血盆大口,后面有一堆小厂子,拼了命地用价格战搅局。共进股份夹在中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拧巴。业绩跟过山车似的,时好时坏。

更要命的问题来了。

两位创始人,年纪越来越大。汪老爷子过了八十,唐老爷子也奔着八十去了。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企业传承,这个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集体面临的“天问”,就这么血淋淋地摆在了面前。

按理说,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可有意思的是,翻遍了公司的资料,你都找不到这俩老爷子子女的身影。他们去哪儿了?公告里没说,咱也不好瞎猜。但我估摸着,大概率是没看上这摊子“苦生意”。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创一代们,大多是泥腿子出身,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他们信奉的是爱拼才会赢,是“干就完了”。他们一辈子辛辛苦苦从泥地里刨食,挣下这份家业,回头一看,自家孩子,要么在国外喝着咖啡读着MBA,要么在国内玩着金融、搞着风投,穿着Gucci,聊着VC、PE,压根儿就瞧不上这烟熏火燎、利润比刀片还薄的制造业。

这不是个例,这是普遍现象。

你让一个习惯了在PPT上指点江山、撬动千万资本的“二代”,回到工厂里去跟满身机油味的老师傅讨价还价,去为了几个点的毛利跟客户喝到胃出血?

他不干,也干不了。

这就尴尬了。自己打下的江山,亲儿子不愿接,咋办?

共进股份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现代化的路:搞职业经理人。

2019年,俩老爷子解除了“一致行动人”关系,公司进入了所谓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说白了,就是这艘船,名义上没了船长。然后提拔了一批内部成长起来的高管,组建了“第二代核心管理团队”。

听着挺好,对吧?现代企业制度,能者上,庸者下。

可结果呢?市场根本不买账。这艘“无主之船”在资本的海洋里摇摇晃晃,业绩也跟着上蹿下跳,2024年甚至还亏了快八千万。股民们心里那个急啊,天天在股吧里骂:“管理层换汤不换药!”“公司的战略到底在哪儿?”

这就像一个王朝,老皇帝还在世,但已经不怎么管事了,太子又没立,下面几个大臣轮流执政。底下的人心,早就散了。谁都在为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谁还真正为这艘船的航向负责?

这时候,两位创始人心里估计比谁都明白:这摊子,靠职业经理人是撑不住了。再这么耗下去,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可能就要砸在手里。

必须找个“接盘侠”,而且是个强有力的、能镇得住场子的接盘侠。

放眼望去,谁最合适?

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国资。

你看,唐山国资平台这时候出现了。它不是偶然路过,它是被“需要”的。唐山,一个老牌工业城市,现在急着转型,要搞“新质生产力”,正好缺一个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来撑门面、补链条。而共进股份呢,技术底子不差,就是缺资源、缺一个强有力的“后台”。

这不就是天雷勾地火,干柴遇烈火吗?

于是,一场看似“三方共赢”的交易就这么诞生了。

两位创始人,拿到了近十亿真金白银,加上之前减持的,合计套现超过十五亿。对于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笔钱,足够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过上几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了。他们用一种最体面、最安全的方式,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财富交接。

唐山国资呢?花了不到十个亿,控股了一家年营收几十亿、有核心技术、有全球业务的上市公司。这笔买卖,划算到家了。以后,既能给本地产业配套,又能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一举多得。

那六万小股民呢?他们赌赢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无主”公司,傍上了国资这个“大款”,未来的想象空间一下就打开了。融资方便了,拿政府订单也容易了,股价能不涨吗?

你看,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但拨开这层皆大欢喜的迷雾,你再看这事儿的本质。

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汪大维和唐佛南这一代企业家,他们靠着个人英雄主义和兄弟情义,在市场经济的草莽时代,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的成功,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但他们的落幕,也同样刻着这个时代的烙印。

当“创二代”普遍缺位,当职业经理人制度水土不服,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把公司卖给“国家”,几乎成了他们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归宿。

这是一种体面的妥协,也是一种清醒的现实选择。

与其把公司交给一个不感兴趣的儿子,眼睁睁看着它败落;或者交给一个忠诚度未知的职业经理人,整天提心吊胆,还不如趁着自己手里还有筹码,卖个好价钱,落袋为安。

所以,你问我这笔买卖,到底谁是最大的赢家?

没有唯一的赢家。或者说,在时代的巨大浪潮面前,每个人都只是在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罢了。老爷子们赢了里子,国资赢了面子,小股民们赢了预期。

这出“大团圆”结局的背后,藏着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无奈和宿命。他们的故事,始于草莽,兴于时代,最终,又归于时代。

这到底是民营企业最好的归宿,还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悲凉?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们聊聊呗。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