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比拼,谁能想到水下那点动静,会轻易掀起全球的格局变化。近几年,美国的智库不断发声,盯紧了我们的核潜艇不放,特别是096型,静得让人起鸡皮疙瘩,还被他们说成借了俄罗斯的技艺,八艘艇全部搭载巨浪-3导弹。
美国智库的报告,老喜欢用自家角度看问题,2023年底到2024年初,他们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就传出消息,说中国核潜艇发展得比预想的还要快。
以前,他们还觉得咱们的巨浪-3导弹得等到大概2030年左右才能走上正轨,战略核潜艇对他们来说也没啥大威胁。
而现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好几家机构都给出了高评价,甚至有人觉得我们已经掌握了俄罗斯的技术,成功研制出了096型,到2030年前,预计会有8艘094和096的混合服役,每艘都能比巨浪-3导弹更厉害。
截止到2023年底,我们已经拥有7艘战略核潜艇和11艘攻型核潜艇在服役。2024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战略威慑力量的发展,其中也提到核弹头、洲际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实际操作上,造船厂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预计未来几年还能再建几艘,大概多出2到3艘左右。
到2030年前后,数量大概会接近9到10艘,智库那边提的8艘略微算保守一些。
咱们再看看导弹时间线,从2018年5月开始,巨浪-3的试射就变得频繁了,美国那边观察到至少有10次。到11月20到23日,又连续试了5次。时间过去几年的话,巨浪-3肯定早就走上规模化,威慑能力也更强了。到2030年,它很可能会接替巨浪-2,成为主要的海基导弹。
他们在技术来源方面,偏偏喜欢扯俄罗斯。上世纪苏联解体之后,我们倒是有机会接触,不过没搞得特别顺利。现在更不可能了,核潜艇可是各家心头的宝贝,谁都不会轻易透露。就算是美英那对铁哥们,也难以大规模互换技术。
中国从094到096,完全靠自己努力研发,独立攻关,取得了突破。那些智库的关于俄罗斯技术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096的最大亮点在于静音,智库都说“安静得吓人”。虽然094比起美俄的哥伦比亚级和北方之神级还差点儿,但096一出现,就能跟它们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它的核心技术包括无轴泵推和全电推进,不用传统机械传动,减少了噪音源头。泵推省掉了传动轴,结构更简洁,水下的动静也变得更小。全电推进用电力替代机械传动,就像电动车对油车的对比,减少了咬合和碰撞,静音效果天然就提升不少。
导弹兼容也是重点之一,八艘艇都配备了巨浪-3,射程能涵盖大洋,打击精度相当高。根据2018年的试射数据,早就给设计参数“喂饱”了。巨浪-3用的是固体燃料,潜射非常稳当,批量生产后自然就可以替代老型号,顺理成章。到2030年前,编队里每艘艇配备16枚,想要饱和打击,真不是梦。
094的升级版,声学涂层和舱室隔层都是自家优化出来的。如今的096,全部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完全是中国芯。
打长远来看,核潜艇这盘棋,得看中美的行动节奏。2024年三中全会之后,威慑力量的发展加快,船厂的生产能力也全面释放。到2030年,10艘战略潜艇都还不算完,还能不断推进改良型。巨浪-3的批量生产,不仅射程更远,精度也更高,和陆空力量互为补充,让海基核力量的支柱更加稳定牢固。
美国的哥伦比亚级本应该在2027年服役,但现在都拖到2028年才开始。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跟不上节奏,延期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
海洋可说是咱们的命脉,南海、东海的权益绝不能被侵犯。核潜艇的威慑作用是个底线,而海基力量则是反击的绝招。八艘潜艇、巨浪-3、静音技术,都是为了维护稳定打基础。未来,海军还会不断壮大,靠的是自主研发和实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