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谷神星一号遥十九发射失败,18次成功首败

2025-11-24 10:12 156

火箭在酒泉腾空而起,一二级分离正常,三级点火精准,星箭组合体顺利进入滑行段。一切看似完美。510秒后,四级液体上面级突然提前关机,轨道偏离,卫星未能入轨。2025年11月10日,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十九任务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这是该型号自2020年首飞以来的首次失利。此前18次连续成功,曾让谷神星一号成为中国民营航天最可靠的运载火箭,发射频率逼近“十天一箭”,订单排至2026年。如今,这场近乎完美的飞行在终点前戛然而止,暴露出商业航天在高速奔跑中难以回避的深层命题:当“快”成为生存法则,如何守住“稳”的底线?

谷神星一号的失败不在起飞,而在收官。四级液体上面级在真空环境中点火运行超过8分钟,期间需完成推进剂沉底、姿态微调、多次点火控制等复杂操作。任何微小偏差——如推进剂管理失效导致气蚀、点火时序逻辑错误、或结构材料在极端热循环下疲劳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尽管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历史已给出警示:2023年遥十任务因一级喷管螺钉孔加工缺陷导致烧蚀失控,此次失利则可能再次源于某个被忽略的“小问题”。航天没有小事,尤其在末级飞行中,系统冗余更低,纠错窗口更窄,容错率趋近于零。

高密度发射正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新常态。星河动力、蓝箭、天兵科技等企业争相推进可回收火箭首飞,行业进入洗牌前夜。为抢占市场,发射节奏不断压缩,生产从“单箭精雕”转向“多箭并行”,供应链压力陡增。速度带来规模效应,却也埋下质量隐患。外协件一致性不足、测试周期被迫缩短、新人经验欠缺等问题,在高频任务下被放大。星河动力曾在2023年失利后推行“归零”机制,细化工艺规程、强化检验流程,重建信任。如今,这套体系再次面临考验:它能否抵御增长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真正的成熟,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能否更清醒地前行。中国民营航天已走过技术验证期,正迈向规模化运营。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不再是单一火箭能否入轨,而是企业能否建立可重复、可预测、可扩展的工程与管理体系。星河动力若能以此次失利为契机,将故障归零过程透明化,把质量控制前移至供应链与设计端,反而可能重塑行业标准。失败不是污点,回避才是。

火箭可以重飞,信任一旦失去便难再建。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跑得快、更能守得住的企业。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