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5全球总决赛韩国内战落幕,T1战队捧起第六座冠军奖杯,而中国LPL赛区不仅连续四年止步四强,更面临资本集体撤退的生死局。曾经单赛季赞助费能卖500万的热门战队,如今连电竞椅品牌都成了香饽饽;三年前S赛决赛7000万观众的盛况,如今只剩4300万观众坚守。当奔驰等巨头赞助商酝酿离场,两支LPL战队即将退赛的消息传开,这个拥有全球最大市场的电竞联赛,正滑向"赞助商比观众还多"的危险边缘。
S15决赛夜的成都体育馆里,当Faker举起第六座冠军奖杯时,看台上稀稀拉拉的观众席与四年前EDG夺冠时水泄不通的盛况形成刺眼对比。更扎心的是,赛后朋友圈里讨论比赛的人,比去年BLG输决赛时少了整整八成,有老粉吐槽"现在看LPL比赛,比陪领导喝酒还煎熬"。
观众的热情还没凉透,资本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去年底RA战队带着地产老板的失望退出LPL,最近又有两支战队被曝将在下赛季按下暂停键。要知道,中国可是英雄联盟全球最大的金主爸爸——光是LPL联赛的赞助收入,就曾占据全球赛事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曾经的电竞黄金时代里,EDG战队的队服比电线杆广告还密集,犄角旮旯里塞满了赞助商的Logo,一年光赞助费就能赚好几千万。滔搏母公司更厉害,前些年光电竞业务年收入就有七八千万,相当于一家中型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那时候连排名垫底的战队,一个赛季赞助费都能卖200万,热门战队的赞助报价更是喊到500万仍被疯抢。
风水轮流转的速度比峡谷先锋刷新还快。现在滔搏这样的顶流战队,赞助商名单里再也找不到奥迪、AMD这样的跨国巨头,取而代之的是电竞椅、加速器这些圈内品牌。更惨的是中下游战队,能拉到金主爸爸已经要烧高香,有战队经理苦笑"现在招商就像相亲,对方不嫌弃我们就谢天谢地"。
连Doinb都在直播里爆猛料:有个赞助LPL多年的老朋友明年要撤资了。网友顺着线索一扒,发现极有可能是从2017年就陪着LPL的奔驰。有人调侃"奔驰大概是嫌LPL成绩太拉,怕印着战队标的车卖不出去",但真相是资本的算盘比峡谷计算器还精——当赛事热度跌了三成,谁还愿意每年砸几百万当冤大头?
资本撤退的背后,是观众用脚投票的残酷现实。2021年EDG夺冠时,S赛决赛中国观众峰值有7000万,相当于三个鸟巢坐满人的规模;去年S14决赛同样是中韩大战,观众却只剩4300万,三年时间跑了3000万观众。更吓人的是,今年弱队主场门票88块一张都卖不动,现场观众比战队工作人员还少。
很少有人记得,英雄联盟在中国曾靠冠军"续命"。2018年吃鸡游戏横空出世时,LOL玩家流失了近四成,网吧里十台电脑有八台在"落地成盒"。危急时刻IG战队拿着冠军奖杯杀回来,硬生生把LOL从悬崖边拽了回来,那波热度甚至让电竞概念股集体涨停。
那时候的LPL像开了挂的薇恩,形成完美闭环:成绩好→观众多→资本来→买好选手→成绩更好。EDG夺冠那年,联赛分成、赞助费、转会费像泉水一样涌进战队账户,连裁判服上都印着赞助商Logo。谁也没想到,这个闭环会被资本的急功近利亲手打破。
为了快速变现流量,战队老板们把青训营当成了摆设。五六年前大家抢着买外援组银河战舰,却没人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结果现在LPL连五个像样的国产选手都凑不齐。反观韩国战队,一边用T1这样的老牌战队吸金,一边在青训营里批量生产天才少年,形成"Faker退役了,下一个Faker已在路上"的恐怖循环。
更要命的是,英雄联盟这款老游戏正在失去新鲜感。虽然每年都推出厄塔汗这样的新英雄,但比赛成了公式化的表演——看BP环节就知道输赢,前十分钟的对线期比上班打卡还规律。有观众吐槽"现在看比赛就像看重播,连选手失误的姿势都和去年一模一样"。
韩国人自己也没笑到最后。尽管LCK已经四连冠,但除了T1战队能靠Faker维持热度,其他战队的比赛收视率比午夜档电视剧还低。过去三年LCK累计亏损427亿韩元,相当于2.2亿人民币,有俱乐部连选手的餐补都快发不出来。难怪Doinb会说"韩国人其实比我们更希望LPL夺冠",毕竟一家独大的星际争霸,早就成了小众游戏。
当LPL战队的赞助商名单从跨国巨头变成"电竞周边三件套",当S赛观众人数跌回五年前水平,这个曾经让资本趋之若鹜的电竞联赛,正在经历比输比赛更可怕的危机。有投资人说得直白:"现在投英雄联盟,就像在熊市里买垃圾股,除非Faker突然宣布加入LPL。"
明年的LPL赛场上,或许会出现这样魔幻的场景:某战队的队服上只印着一个赞助商Logo,而看台上的观众比赞助商代表还少。到那时,可能连"电竞黄埔军校"的招牌,都要被资本摘下当废纸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