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往事之座机电话
早些年装电话是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仅花钱多,还得求人。
我家大约是90年代中期有的座机电话,是酒厂的分机。
打电话的时候很简单,加一个啥号码,再拨正常的电话号就能打出去,接电话有些费劲,需要先打总机,让总机再转接过来,还没先进到可以从外面直接拨号打进来。
电话对于我来说,没啥用处,也就是给老孙和老胡打而已。他们两家都是铁路的电话,比我们酒厂先进,有正常的号码可以正常拨打,还有用于内部的短号,但美中不足的是需要正常交费,而我家的不用。
所以他俩经常给我打电话,就是一句话:“你给我打回来。”就撂了。我再给他们打,就省了他们家的话费,薅了酒厂的羊毛。
但这个座机电话对我们邻居来说还是有用的,因为这是我们左右邻居的第一个座机,大家遇到急事了可以用来联系亲友。
所以,我虽然觉得没啥用,但看大家都很高兴,我就觉得这玩意还行。
我觉得家里有个电话没啥,是因为我对它的使用率不高。但有的同学可不是这么认为,我们班真的出现过一位同学,兴冲冲的把座机号告诉给每一个同学,等我们看号码的时候,发现,是他们家附近小卖店新装的电话,需要求小卖店老板帮忙喊一声。
这就跟春晚小品里演的笑话差不多了,“请胡同口刘大妈叫一声”。
等到90年代中期之后,大家都开始装正常的座机了。
我记得我爸抱怨过好几次价格,那时候装一个座机电话要两千多块钱,这还是优惠过的,早些年会更贵。
那时候我家已经从酒厂的第一栋搬到了第四栋。
有一天放学回家,楼下遇到邻居刘大爷和我爸,还有好几个邻居在聊天。
刘大爷跟我说:“你家的座机电话装完了,快回家看看吧。”
我对这个真不好奇,是分机还是正常座机对于我来说,用处差不多。反正没事,我就在楼下听他们聊了一会儿。很快我就了解明白了这次装电话的来龙去脉。
我们搬完家,邻居们就纷纷都交了钱等着装电话,半年过去了,还是没动静。
于是,刘大爷和我爸一共张罗了四家邻居一起,中午安排邮电局装座机的工作人员吃了饭,还塞了个红包,人家才用一下午的时间,把我们四家的座机给安装完毕了。
听到这个事,我当时的心里立马反应出来的词汇跟刘大爷的说出来的一模一样,就是“真能装逼啊!”
这是我家的经历,不是个例,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当权力被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我家现在的座机还保留着,但孤零零的在老家通化已经空了几年的房子里待着,不知道啥时候会响,但我知道肯定没人去接。曾经的需要请人吃饭塞红包才能获得的高科技产品,现在就沦落成这样。
谁能想到,短短十多年过去后,装座机电话成了可以不存在的事情。
朋友们,你家还有座机电话吗?评论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