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黎明:九一八之夜的兵工厂悲歌
亚洲最大兵工厂。一夜易主。装备尽失。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刺破夜幕。
日军铁道守备队炸毁南满铁路一段。反诬中国军队。
进攻。突袭。占领。
东三省兵工厂——这座占地3200余亩、拥有2.1万员工、8000余台机器的“东方克虏伯”。顷刻陷落。
守厂士兵抵抗。四十余人倒在日军枪下。
而库存的15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50门重炮、300万发子弹。未发一弹便入敌手。
痛。彻骨之痛。
轻武器:血与铁的叹息
• 辽十三年式步枪
仿捷克毛瑟98/22。7.92毫米口径。
比日军三八式更凶悍。
库存7万支被缴。
日军用其武装伪满部队。调转枪口对准中国人。
• 毛瑟C96手枪
“镜面匣子”与“马匣子”共3.5万支。
占东北军手枪总量60%。
日后成为日伪警察标配。
• 捷克式ZB-26轻机枪
外购与仿制并存。刻“辽”字厂标。
800挺库存沦为日军扫射抗联的凶器。
重火力:沉默的巨兽
• 辽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
仿日本四一式。累计生产72门。
半数库存于厂内。未及发射便贴上“奉天造兵所”标签。
• 奥式77毫米野炮
借鉴奥地利百禄技术。生产320门。
江桥抗战中。147门被日军用于轰击马占山部。
自造之炮。轰击自家山河。
• 240毫米重迫击炮
亚洲最大口径。
专用履带牵引。射程4800米。
试制未完。已入敌营。
弹药:未燃的烈焰
• 子弹1.8亿发——足够全国抗战打一年。
• 炮弹50万发——堆满仓库如小山。
• 无烟火药181吨——月产30吨的产能拱手送敌。
日军用沈阳产的弹壳。装满沈阳配方的火药。射向中国军队的胸膛。
背后:撕裂的军工脊梁
东三省兵工厂曾是中国军工的自豪。
1928年扩建完成。全国规模第一。
能造步枪、机枪、野炮、榴弹炮、无烟火药。
甚至240毫米巨炮。
但九一八之夜。
不抵抗政策下。工厂未爆破。装备未转移。
日本间谍天也信一引日军入厂。
技术骨干流散。图纸设备被掠。
苏军1945年又运走2400台机器。炸毁药厂。
几经摧残。雄厂凋零。
启示:钢与魂的双重失落
装备丢失可再造。精神溃散最致命。
若当时有一声抵抗。一丝决绝。
或许不会留下“沈阳兵工厂快递”的悲凉调侃。
如今黎明厂(原兵工厂)已成中国航空发动机摇篮。
但93年前的教训仍灼烫:
国之重器。不可示于人。更不可授于人。
每一颗螺丝。都需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不会重演。
但必须被铭记。
(完)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