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霖在《披荆斩棘》的后台看到实习生搬道具时,总会笑着说 "感觉他们都是我儿子"。
这背后是他 18 岁的儿子张慕童正在《歌手 2025》节目组当实习生的现实,每天干着搬道具、整理设备的杂活。
没人会真把这当成普通的暑期实践。张智霖夫妇与芒果台的合作早就盘根错节,从《妻子的浪漫旅行》到《大湾仔的夜》,他们每年都在这个平台刷着存在感。
这些持续输出的节目像一张隐形的关系网,最终变成了给儿子的实习通行证。
这种铺路方式比直接塞资源显得巧妙得多。魔童在镜头外扛设备的画面,被解读成 "星二代愿意从底层做起" 的证据。
网友发现他中英文流利还会弹吉他,即便不拼背景也足够亮眼,但这份实习机会仍带着明显的特权印记。
娱乐圈的资源传递从不缺少案例。黄杨钿甜在《楚乔传》替换原定演员时,剧组愿意重拍所有镜头覆盖原有素材。
她参加中传艺考时带妆入场未受处罚,与其他考生严格的素颜要求形成对比。这些细节与魔童的实习经历形成了隐秘的呼应。
普通家庭的孩子要进入这样的平台有多难?音乐人加木为了在《中国说唱巅峰对决》实习,需要主动联系节目组,在后台熨衣服的间隙偷学舞台技巧。
他的毕业演出视频在网上流传时,没人知道这个红发男孩曾蹲在综艺后台重复着机械劳动。
业内人士私下透露,头部综艺的实习名额大多通过圈内推荐消化。像加木这样靠主动争取获得机会的案例,反而成了需要被单独报道的例外。
当魔童在《歌手》后台熟悉设备型号时,他接触到的制作人、导演,可能是其他年轻人跑断腿都见不到的人脉。
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分成了明显的两派。有人觉得 "至少比直接出道强",认为从幕后起步已经算是低调;也有人贴出《歌手》节目组从未公开招聘实习生的截图,质疑普通应届生连投递简历的渠道都没有。
张智霖夫妇显然深谙舆论之道。他们让儿子避开了童星出道的争议,用 "体验生活" 的名义完成资源交接。这种包装让公众更容易接受,就像网友说的 "至少看起来是靠自己劳动"。
加木在音乐比赛结束后赶早八课的故事,与魔童的暑期安排形成了对照。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但起点的差异肉眼可见
。一个需要在酒吧驻唱攒经验,一个在王牌综艺里积累人脉。
网友翻出魔童中学毕业的照片,1.8 米的身高和父母的好基因让他自带关注度。在《歌手》实习的这段经历,无论后续是否进入娱乐圈,都成了简历上独特的注脚。
现实中,行业资源代际传递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父母积累的人脉、经验和口碑,正悄然成为下一代发展的隐形资本。
张智霖说 "剩下的路看他自己",这句话背后是父母能提供的顶级起点。张慕童的实习引起广泛关注,恰恰因为它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
人们关注的不是他是不是真的在搬箱子,而是他为什么能出现在这个房间里——以及,还有多少年轻人被挡在这间房的门外。
读者们,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