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追逐战”风波:英航母遭中国潜艇盯梢,区域对抗训练暗流涌动

2025-10-10 14:11 109

2025年9月,南海。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在“高桅行动”返程途中,被中国潜艇“追逐”的说法登上英国《泰晤士报》9月30日的版面。时间、地点都点名了,但细节不多。话题就热起来了,外界都在找证据。

英媒还写到,这是该编队首次穿越南海;其间有5艘中国军舰在附近盯着看;还有中国潜艇贴着尾巴。报道没有给坐标、距离、时长这些关键信息。因为这个,外界只能靠英方口述拼图,结果就容易跑偏。

接着看英方军官的说法。他们把这次和潜艇的较劲当成“训练”,还自嘲“很难分辨它是潜艇还是鲸鱼,一个想杀你,一个只想做鲸鱼”。这话听上去挺轻松,同样也像在留后路。没有更多记录,就很难把事说死。

把时间往前挪。9月12日,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英方公开说是“例行通过”。中方派出武直-10直升机近距离监视,英媒称为“模拟攻击”。之后英国航母上的军官也说“这是一种对抗性训练”。双方都在把现场变成课堂。

另外,7月初,“威尔士亲王”号离开新加坡,短暂现身南海。英媒当时也提到,被中国舰艇和潜艇跟着走。同样的:说法不少,细节不多。结果外界只能按段落看戏,看不出完整过程。

说回潜艇。潜艇的活儿,最重要是藏,不是追。要是硬追水面舰队,就得提速,噪声上来,更容易被听到。常见做法是提前埋伏,等目标经过,然后再动手。因为这个,“追逐”更像媒体的写法,而不是部队里常说的做法。

英方自己也承认“不确定是否被锁定”。这等于告诉读者:他们知道有人在附近,但到底是谁、在哪儿、做了啥,没把握。英方把这次经历定性成“受益”,意思是趁机训练。同样,这也是一种讲法,能缓和气氛。

再看“高桅行动”。这支队伍上看规模不小,有航母、有护卫舰、有补给舰,也有盟友舰只加入。但一路靠靠港、拉演习、开发布会,明显是拼出来的队形。因为这个,外界会觉得更像“刷存在”,而不是真要在远海常驻。

美国希望盟友在亚太多露面,英国愿意配合。简单说,就是下棋:美国下先手,英国在后面跟着走。同样,英国要在国内交代,也要在盟友面前露一脸,所以会把每个动作讲出来,让大家知道它到了。

然后看南海的惯例。彼此监视是常态,谁过来,谁靠近,都会有人记录、拍照、发通报。和平时期规矩很清楚,谁越线谁担责。大家都在贴着线走,又不想真撞上去,这就是掰手腕的节奏。

英媒把潜艇写成“追逐”,一来能把紧张度拉高,二来能让“我们练到了”的说法更响。还有,公众更容易被这类词带节奏。可是,没有航迹、时间点、监听记录这些硬东西,就站不稳。同样,英方没有给更多技术细节。

因此,先把话收住:这事目前就是英媒和英军官的口述,缺少公开证据。能确认的是,9月里英国舰队一路演习、一路发消息;中国海军一路伴随监视、一路保持距离。接着双方都在记录彼此的做法,为下次再遇到做准备。

从效果英国这趟来回,话不少,队形也摆出来了,但没拿到“占到便宜”的案例。因为这个,“被追逐”这类表述更像是把场面往上抬。英方把很多风险转成“训练收获”,也是在给国内和盟友一个交代。

最后给一个现场画面:南海夜里,航母甲板灯光偏白,海面黑得发亮,两名值更兵站在舷边,手里抓着望远镜,耳机里只有海风和电台的杂音在抖。下一回合,各方是继续靠近,还是各退半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