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那天,军工板块的三季报预告像炸开了锅有龙头净利润同比暴增28123%,还有四家企业增幅都超过100%。我跟你说,数据亮得刺眼。就是别光看数字表面,得扒开来看缘由。那家暴增的企业主要做军用指挥系统核心部件,去年基数低,2025年三季度订单单季突破12亿元,加上上游原材料降价约15%,利润才出现跳跃式增长。直接引用公司公告的话是“订单排期明显提前,交付持续放量”。真心的,这种情况既有运气,也有实打实的业务支撑。
再看那四家高增企业,业务覆盖导弹弹药、军工电子和无人机配套,增幅分别是130%、114%、156%和135%。市场上不少分析师指出,导弹类企业的待交付订单同比增长180%,预付款到账比例提升了20个百分点。你要是爱听内幕,就会发现“排队交付、预付增加”这几句话比百分比更可靠。业绩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订单是底气。我才不信-呢,那些只靠一次性利好包装的公司,过两季就容易露馅。
政策面给了明确的方向。2025年国防预算增幅约7.8%,重点投向信息化装备和所谓的新质战斗力,比如无人机、智能弹药和军用。专家在采访里说“专项资金比例提升,研发和批产节奏将被放大。”问一句,这样的政策能支持多久的增长?答案看订单可见度和技术替代速度。就是政策是催化剂,订单和研发才是热度能否延续的核心。
军贸出口也在打开新空间,2025年前七个月已有多国下单,出口同和商业航天作都在发力。航天与无人装备的技术迭代推动毛利率上行,比如某些新材料和发动机良品率提升,直接带动整条供应链利润增长。反正你看数据,就能感到行业在变,不是单季的烟花。
给普通投资者的可操作建议别只盯着那几个的百分比,要看绝对利润和现金流。选赛道比盲猜个股稳,短期可关注导弹弹药与军工电子这类弹性品,中长期更要盯军用、无人装备和商业航天。有人会说买个股赚得多,基金能稳住风险,这话不无道理。就是投资得有耐心,别见涨就追。到底更看好哪条线?你更愿意选个股搏一把,还是买基金分散风险?我想问问你,来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