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平时在财经版块“默默无闻”的上市公司,突然甩出一份公告,直接让自家股票“停牌”。 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在眼下这个市场环境里。
更让人好奇的是,公告里藏着这么一句话:它要买的公司,服务的客户竟然“涵盖了国内约70%的大中型金融机构”。 约70%! 这个数字太吓人了。 这意味着,你我能叫得出名字的大银行、大券商,里面可能有不少都在用这家公司的系统打理着巨额资金。
凌志软件,股票代码688588,在2025年10月27日晚上发布了一份公告。 公告的核心内容就一件事: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加上付现金的方式,买下凯美瑞德(苏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 同时,还要募集一笔配套资金。
因为这件事太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干脆申请了停牌。 从10月28日,也就是星期二开盘起,它的股票就开始停止交易了。 公告里明确说了,预计停牌时间不会超过10个交易日。
那么,这个让凌志软件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停牌的凯美瑞德,到底是何方神圣? 公告里的官方介绍是,它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但更关键的是它的身份——它是国内资金、资管业务一体化系统领域里,金融IT供应商中的“龙头企业”。
这个“龙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凯美瑞德号称是国内在资金资管领域里,少数既拥有完整自主可控能力,又能无缝整合国际产品解决方案的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它既能自己从头到脚搞出一套顶用的系统,又能把国外的好东西拿过来完美融合。 它干的事,本质上就是实现金融IT系统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
这家公司的来头,从它服务过的客户名单就可见一斑。 官网上列出的名字,个个都是如雷贯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信金科、浦发银行、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上海清算所……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 它携手了约100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成功实施了超过300个项目。
这约70%的覆盖率,意味着它已经深度渗透进了中国金融业的主动脉。 各金融机构用它提供的方案,管理着中国最庞大的金融投资品种。 从最基础的固收、外汇,到贵金属、大宗商品,再到权益、信用,甚至从普通衍生品到复杂得让人头晕的结构性衍生品,都在它的管理范围之内。
这么一家藏在幕后的“实力派”,如今要被推上前台,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这笔交易目前还处于最开始的“筹划阶段”。 用公告里的话说,公司目前“正与交易意向方接洽”。 很多事情都还没定下来。
比如,最核心的问题——凯美瑞德到底值多少钱? 公告白纸黑字地写着:“凯美瑞德的估值尚未最终确定”。 正因为估值没定,所以连这次收购算不算“重大资产重组”都还“无法确定”。
目前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手方,是一批自然人和合伙企业。 名单包括饶谿、董昆林、苏州夏姆瑞德企业管理中心、苏州夏姆洛克企业管理中心、苏州夏姆森德企业管理中心、阚伟、冯海涛、上海琵特信息科技合伙企业。 公告也谨慎地注明,这个交易对方的范围“尚未最终确定”,意味着可能还会有变化。
凌志软件在公告的最后部分,特意用加粗的字体提醒所有投资者。 这次交易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它还需要走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首先要提交给公司的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再提交给股东会审议。 这还只是公司内部流程,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经过“监管机构批准”。
公告明确指出了风险:“能否通过审批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正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公司呼吁广大投资者要“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这笔潜在的收购,将一个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却掌握着中国金融系统关键环节的企业推到了聚光灯下。 金融IT系统,就像是金融体系的“神经系统”,它是否高效、是否安全、是否自主可控,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凌志软件此次出手,目标是这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市场都在等待停牌结束之后,更多的细节能被披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