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特别经典,全靠同行的衬托,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4分左右,一下子涨到了9.4分。
最近又看了一遍这部剧,发现了不少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既兴奋又过瘾。这回终于明白了之前没想通的部分,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知道,老四胤禛之所以能当上皇帝,离不开大家的帮忙。要说这其中功劳最大的,既不是老十三胤祥,也不是年羹尧,更不是隆科多或李卫。而是被老四胤禛从牢里救出来,并带着全家拜师的——邬思道!
理论上,四爷胤禛当上了皇帝,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大家本该感到轻松一些,但邬思道为何还要连夜逃跑呢?
杨角风解读《雍正王朝》:读懂邬思道桌上的秘密,方知雍正手段之狠毒
首先、
在《雍正王朝》里,最刺激的一幕不是八王议政逼宫,而是雍正帝登基那天晚上波涛暗涌的局势。
在那之前,随着康熙病情恶化,京城里的皇子们纷纷加紧行动,争夺皇位。例如,八爷胤禩急忙联系丰台大营,并派人暗中与隆科多接触,试图用武力夺取皇位。当然,四爷胤禛也没闲着,他与邬思道秘密商议,并向十三爷胤祥索要旧部将的名单,也准备采取武力手段。
当然,他们怎么做倒是次要的,毕竟决定皇位继承权的还是康熙帝。
他先是闭门不见,不管是官员还是皇子,没有圣旨,谁都不见;接着,他拒绝了王掞推荐新太子的提议,并将张廷玉、马齐、老四胤禛、老八胤禩,以及王掞一起撤职;最后,他紧急召见了九门提督隆科多,采用阴阳两圣旨的手段,确保了皇位的顺利交接。
最后,康熙皇帝才把所有皇子召到畅春园,一个也不准离开,然后宣布了继承人——就是四阿哥。
果然,现场的各位皇子,特别是老八胤禩那一伙人,根本不愿意接受康熙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胤禛的事实。这时,张廷玉果断出手,制止了混乱,吩咐隆科多去拿传位诏书,并将老四胤禛带进了内室。
在房间里面,四爷胤禛把金牌令箭给了张五哥,让他快点去雍亲王府找邬思道,并嘱咐说:
皇上已经把位子传给了我,现在要他按照计划行动。
二、
在去畅春园之前,老四胤禛和邬思道商量了一个计划。
根据剧情,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找到了邬思道。邬思道随后指示张五哥再去宗人府释放老十三胤祥。之后,胤祥拿着金牌令箭前往丰台大营,掌控大营后,再带兵进城。
这样一来,老四胤禛成为皇帝的事情就基本定了,皇位的归属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即便那晚老四胤禛没有得到金牌令箭,邬思道也会用关防大印把老十三胤祥放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和之前一样。
老四胤禛和邬思道商量的计划其实挺简单,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放出老十三胤祥,因为胤祥才是老四当晚能否顺利登基的关键人物。
既然时间紧迫,情况又那么危急,为什么四爷胤禛不直接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却还要让他先去找邬思道呢?
万一邬思道没有兑现承诺,拿到了金牌令箭却不让张五哥去救老十三胤祥,或者他在关键时刻背叛,这岂不是要坏事?
老四胤禛夺嫡的那天晚上,真正的主角不是康熙帝,也不是他,更不是老八胤禩、隆科多、老十三胤祥,而是雍亲王府里运筹帷幄的邬思道!
老四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张五哥的时候,还特意叮嘱,一定要转告邬思道,皇位已经传给他了。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邬思道心里踏实,按计划行事。
三、
既然四爷胤禛如此信赖邬思道,为何登基那晚,他不去康熙皇帝的灵前守夜,反而要带着一大群人回府探望邬先生呢?
雍正帝回到府里时,发现全家人都穿着丧服为康熙帝守孝。他们见到他进门,纷纷跪在院子里迎接,只有邬思道没在其中。
原来,雍正这次回家就是为了见邬思道,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接问道:
“邬先生在哪里?”
大家都在迎接皇上,个个都穿着白衣,邬思道又去了哪里呢?
雍正帝进了门后,大家在看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府上的人都穿上了白布做的衣服、帽子和鞋子。只有邬思道不一样,他换了一身衣服,从之前的黑色毛类似绸缎的衣服换成了蓝色布衣加个小马甲。他的全身并没有全白,只是腰间系了一条白布。
邬思道这个人可讲究规矩了。在正式拜师之前,四福晋就因为年羹尧而抱怨过:
“你们汉人规矩真多,难道非得我们给他下跪不可?他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吃白食的弟子吗!”
康熙皇帝刚刚去世,按规矩,邬思道本该和其他人一起守孝。可他却独自待在屋子里,这让我怀疑,他腰间的那条白布,是不是雍正皇帝回来后,他才匆忙系上的。
第四点:
邬思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看看邬思道房间里的一个细节:雍正帝进门时,右手边桌子上放着的一个包裹。
很明显,邬思道刚才才把包裹整理好,换上的这身布衣料想也是同一时间弄妥的。打包东西这种事情,不用多说,肯定是打算要逃走的迹象。
不过,之前我们也分析过了,雍正皇帝对邬思道还是挺信任的,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安排。既然彼此信任,就应该互相支持,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
邬思道是个守规矩的人,按规矩,雍正皇帝当晚不能回府,他自己也这么说过。
“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
邬思道打包行李这件事很不一般,雍正帝回家也很不寻常,这两件不寻常的事情碰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场更加不寻常的相遇。
“今晚能见上一面,真是难得啊!”
这种机会并不多见,不仅仅是因为当晚争夺皇位的激烈,更是因为雍正皇帝与邬思道这次会面的难得。确实如此,从那天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那么,雍正帝为什么又回来了呢?是因为他想要感谢邬思道,让他安心吗?还是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宫里的情况不明,担心自己的安全,所以决定再回府上住一晚?
难道说,这次雍正回府还有别的意图?
第五点,
雍正皇帝见到邬思道后,先是聊了几句家常,然后说了一句有意思的话:
“你的地位,朕会慢慢安排!”
实际上,这是一句言不由衷的话,因为他说这话时,连正眼都没敢瞧邬思道一眼,而是背对着他说的。更为明显的是,雍正帝一进门就能注意到邬思道衣着的不同,还有桌子上那个大包袱。
这样说是基于需要让信息更加贴近大众,使用日常容易理解的语言,避免复杂难懂的表达,确保每个人都能轻松领会文章的意思。
当我们仔细观看剧集时,会注意到刚从扬州监狱释放并前往四爷胤禛府上的邬思道,最初穿的是普通布衣。这与雍正帝登基那晚所穿的服装很相似,只是中间的小马甲换成了带有绒毛的皮马甲,但里面的淡蓝色衣服是一样的。
这种服装打扮和当时还是丫鬟的年秋月一样,说明他们的身份也是下人。
当老四胤禛带着全家向邬思道行拜师礼时,年秋月已经给邬思道换上了一件质地柔软的衣服。这标志着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仆人变成了府上的老师,地位甚至超过了世子。
因此,在整部剧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邬思道在那之后几乎不再穿布衣,总是穿着那件黑色绸缎衣服。甚至当他劝说胤禛不要接手刑部的冤案,没有得到同意后,生气地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都没有换下那件衣服。
现在,他突然换掉了这套衣服,就像是丢掉了他在府上当教书先生的身份。不过,在多疑的雍正眼里,这更像是邬思道故意给他设下的难题,想要让他找一个其他的身份。
六。
如果雍正帝和邬思道真的感情深厚,雍正帝回府见到邬思道要离开时,应该会热情地挽留他,并且可能会哭着央求他留下。但为什么他会装作没看到邬思道行李的变化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立场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会截然不同,这也是雍正帝为什么这么说:
“今晚只是在家过一夜,明天过后,又要开始新的忙碌了。”
今天我还是住在家里,以王爷的身份和你们聊天,大家都挺轻松的。但是一到明天,我一回到宫里,身份就变了,不再是王爷,而是皇上,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也会不一样了。
这和康熙帝当年把弘历带在身边,不让其继续跟邬思道学习的情况差不多。因为帝王的所有举动都必须光明正大,经得起公众的审视。然而,邬思道为胤禛策划了许多秘密且不光彩的事,如果继续留他在身边,怎么向过去说再见呢?
第二天一大早,邬思道匆忙离开的时候,前来送行的老十三胤祥就直接揭穿了这个秘密。
和普通人交往,一起享受快乐容易,一起面对困难就难了;和权贵交往,一起面对困难容易,但一起分享快乐就难多了。
老十三胤祥不太相信,于是邬思道告诉他一个验证自己话是否属实的方法,具体是这样的:
“明天就能见分晓了,府里专门替四爷办秘密任务的人,恐怕就要出事了。”
邬思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心里有这个打算。如果雍正帝那天晚上不回家,邬思道可能会悄悄离开。
七
接着说,既然雍正皇帝想要和过去说再见,也不打算留下那些曾经帮他处理秘密事务的人,那为什么还要让邬思道离开呢?
道理很简单,除了他们之间有感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雍正帝看不透邬思道。尤其是听说邬思道在府邸埋伏了五路人马,且互不相通,各自为战后,雍正帝有点慌了。
是啊,虽然他当上了皇上,但是这段时间一直在指挥兵马的恰恰就是邬思道,就连老十三胤祥,也是听他的指挥办事。
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谋士,他深知雍正帝的为人,因此总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留下退路。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得知这些兵马是邬思道安排的后,吓了一身冷汗。
“既然邬先生安排好了,肯定没问题。”
雍正帝虽然不容易动邬思道,但邬思道也说了自己不能进朝为官的理由。一是他腿脚不便,二是以前是钦犯,三是他已经没什么可用的才学了。
但是,这样一来,雍正帝就为难了。他不能杀,也不能用,那该怎么办呢?
邬思道还提出了一种方案,那就是自己要部分隐退。之所以选择部分隐退,也是一种策略。
一方面,雍正帝心里觉得对不起邬思道,给他养老的钱也算是补偿。另一方面,邬思道始终处于监视之下,没有皇上的支持,他就得饿肚子,这样也能控制住他。
邬思道为何没有完全隐退呢?
很简单啊,全隐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皇上也找不到的那种。既然皇上都找不到了,那你活着或死了有区别吗?
第八点,
即便邬思道选择去李卫那里隐居,雍正依然不放心,特别吩咐四福晋找了一个长得像年秋月的女子如月给他,以便继续监视。
那么,为什么说邬思道的举动,就表明雍正帝这个人不简单呢?
自从他们俩见面开始,老四胤禛就没停过对他的考验和监督。
第一次见面时,邬思道激动地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告诉了老四胤禛,建议他务必争取追回户部欠款的任务。然而,胤禛一开始并不接受,只是敷衍地说天色已晚,早点休息吧。
这分明是想给邬思道一个警告,不管你说得多么头头是道,主动权在我这儿。咱们才刚认识不到一天,你难道不明白“交浅言深”这个道理吗?
甚至,在邬思道的指导下,弘历在热河的狩猎场上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并获得了一枚金如意。老四胤禛则借着给邬思道庆功的机会,帮助年秋月一家改变了身份。
这是个啥呢?
这叫棒打鸳鸯,邬思道虽然穿上了绸缎衣服,但身份还是汉人。到了年秋月,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抬了旗,就成了旗人,你也就别再想着回去了!
这不是在奖励邬思道,而是在警告他,这让他时刻记得自己的位置,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念头。
他们派人监视年羹尧,赐死坎儿,试探李卫,每一件事情的背后,其实都是在敲打邬思道。
第九点,
甚至,在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老四胤禛也不忘用金银财宝来对邬思道进行一次终极考验。
康熙皇帝生病时,一口气撤掉了许多官员的职务。老四胤禛觉得自己无法继承皇位,便找到了邬思道,带着金银财宝让他离开。
“先生才华横溢,犹如房玄龄和杜如晦再世,可惜雍正没有李世民那样的幸运。委屈你了,这点小礼物算是表达一点心意,希望你能用它安度晚年。”
他这么一说,举了个李世民的例子,这让人听着就觉得有点意思。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清楚。他这么跟邬思道讲,其实就是赤裸裸地告诉对方,我打算起兵,你愿不愿意帮我?
如果邬思道有一点点想要离开或者犹豫的想法,等待他的一定是致命的结局!
是的,养了你十几年了,如果你连策划夺取皇位的能力都没有,那要你有什么用呢?
到了争夺皇位的后期,老四胤禛为了达成目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让人感到非常可怕。比如,王掞前来拜访,这实际上是在公开表明他要支持胤禛夺位,甚至愿意帮助他除去郑春华。
郑春华是老十三胤祥救回来的,要是老四胤禛随便杀了她,肯定会让“侠王”胤祥心里不舒服。后来郑春华被王掞羞辱致死,老四胤禛还装模作样地问高毋庸,郑春华之前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征兆啊?
王掞不也是奉了四爷的命,才有机会接触到郑春华吗?这不是明知故问?
第十点:
正是因为邬思道早就准备好了一切逃跑的东西,让雍正帝确信他会离开。再加上他提出的半公开策略确实有效,这才让雍正帝心软了。
这个笑话也帮了邬思道的忙,因为他因此得到了十七阿哥的接见。
这事相当罕见,雍正回宫的消息肯定不会到处传开,十七阿哥即便想提前讨好邀功,也不会特意上门,毕竟这是大忌讳。
这次他来非常重要,很可能与雍正帝事先商量好,目的是来清除皇帝身边的坏人。
事情其实挺明白的,正常情况下,要对付邬思道,根本不需要十七阿哥出面,府里不就有五支队伍吗?之所以特意让十七阿哥来,主要是为了躲开老十三胤祥,毕竟现在府里的保卫工作就是他负责的。
老十三胤祥的性子直率,肯定不会同意雍正皇帝下如此狠心的做法。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后果还真不好说。
正因为十七阿哥深夜来访,老十三胤祥才意识到雍正帝的可怕。于是,第二天他没有挽留邬思道,反而说了一句:
"我们真的让您失望了!"
由于目睹了邬思道的遭遇,胤祥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跟雍正皇帝亲近不起来。有一次下棋时,胤祥的态度让雍正生气了,雍正质问他是不是在看不起自己。
幸好邬思道反应迅速,立刻吩咐张五哥告知十七阿哥:
你回十七爷的话,皇上一会儿就要回宫……要是私事,就说天子没有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