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赴奎松省地亚望市祭扫叶飞雕像
叶飞将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出生于菲律宾,拥有深厚的海外渊源。尽管中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但由于叶飞未曾主动申请放弃菲律宾国籍,菲律宾方面至今仍视他为本国公民。当地政府不仅保存着他的出生证与洗礼证明,还尊重不予取消他的菲籍身份,这在历史人物中颇为罕见。叶飞被视为中菲两国的骄傲,这种独特身份也让菲律宾社会对他的纪念情感格外浓厚。
叶飞家族在菲律宾生活颇具代表性。他的父亲叶荪卫原籍福建南安,出身贫寒。仅有几亩薄田和简陋茅屋的家庭,让他在1901年随同乡踏上菲律宾(彼时称吕宋)谋生之路。刚抵达时,叶荪卫只能以苦力维生。攒下一些积蓄后,他逐步转向小商贩生意,从摆摊卖货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十年之后,眼见生活渐有改善,他便决定在菲律宾成家。
在那时,闽南人“下南洋”谋生已成普遍现象。不少人在老家和海外各有家庭,叶荪卫也不例外。通过当地一户自耕农的介绍,他迎娶了年仅十五岁的弗朗西斯卡·麦尔卡托。值得一提的是,叶飞母亲具有西班牙血统她的母亲为西班牙和菲律宾混血。这使叶飞拥有复杂的族裔背景。
在弗朗西斯卡·麦尔卡托家族采取天主教信仰的背景下,叶荪卫为了婚姻和社会融入,于1913年皈依了天主教。婚后,弗朗西斯卡的父亲还赠送米店作为嫁妆,两人各自经营小本生意。叶飞的母亲既懂英语,亦有一定文化修养。家庭生活中,她负责教导子女英文,叶飞和兄长因此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1917年,叶家先后诞下兄弟叶启存和叶飞。直到1919年,叶荪卫带着两个儿子返回中国探望原配谢宾娘,虽然长年不归,他一直资助中国老家。而这一次短暂探亲恶遇土匪绑架,付出赎金后,叶荪卫带养子叶启迪急速返回菲律宾,从此未再踏足福建。
叶飞与母亲谢宾娘在新中国成立后重聚。1949年,叶飞将谢宾娘接到身边并照料至其1963年去世。哥哥叶启存则于1935年在革命斗争中牺牲。另一兄弟叶启东自福州大学毕业,终身服务于福建教育及侨联领域,成为叶飞与海外亲族沟通的桥梁。
叶荪卫在菲律宾继续生活,并完全融入当地社会。他改用菲律宾名“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甚至不给后代取中文名。叶飞的几个弟弟称作敦尼、撒牙孜,大弟敦尼在抗日战争期间加入菲律宾游击队,最终升任上校,之后成为奎松省议员。二弟撒牙孜则投身木材行业,事业有成。
年幼的小弟则展示非凡学业表现,取自命名“叶大兴”。大学毕业后,进入菲律宾外交部,历任驻香港总领事及驻洛杉矶领事。因不满官场腐败,他辞职赴美,凭努力成为美国执业律师,主要服务菲律宾华人。1999年,叶飞病重之际,叶大兴专程回京探望。叶飞逝世后,叶大兴积极发起当地纪念活动,建立“叶飞纪念公园”、“叶飞铜像”和“叶飞学校”,并亲笔撰碑,题为“中国的英雄,地亚望的儿子”。
叶飞的两位妹妹,爱玛与妮娜,生平亦各有特色。长姐爱玛终生未嫁,悉心照料叶飞生母并管理家业;小妹妮娜则毕业于医科大学,成为医生,并任职菲律宾教育部。
叶飞的人生轨迹,被菲律宾社会高度认可。当地媒体曾报道其事迹,并赋予“菲律宾华裔将军”的称号。1980年代,叶飞访问菲律宾,官方给予极高规格接待;1990年新任驻华大使更首访叶飞以示敬意。叶飞逝世后,菲律宾官方通过使馆表达哀悼,家乡地亚望镇将公园命名为“叶飞将军纪念公园”,公园里矗立着高大的叶飞铜像。基座铭刻“菲律宾的儿子,中国的英雄;中国的儿子,菲律宾的英雄”之辞,纪念两国共同的历史情感。
资料来源包括《叶飞回忆录》《炎黄纵横》甘夫灿、《中国侨联官网》和《菲律宾每日问询报》。这些记载不仅呈现了叶飞家族的曲折历史,也诠释了中菲两国在时代变迁下深厚的族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