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人机的型号叫“天竺葵-2”,其实在俄乌交手中算是“熟面孔”了。俄军曾用它们炸过乌克兰的粮仓、变电站,甚至直击乌军指挥部。
它的优势在于价格实惠,采用的是民用级碳纤维材料,动力系统与农用无人机差不多。不过别看成本低,它的能力可真不一般,任务执行的精度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这就意味着,它不像那种“盲目乱撞”的自杀式无人机,而是能精准锁定目标的“智能炸弹”。
9月9日那天,这些无人机是怎么飞的呢?波兰军方后来公布了雷达轨迹图,8架无人机排成一线,从乌克兰西部的卢茨克方向起飞,然后沿着波兰和乌克兰的边境线平行移动了一段,突然又转向西北方向,直冲波兰东部的奥波奇诺州。
其中一架好像绕了个圈子,竟然穿越了姆尼什库夫市某户人家的屋顶,把客厅的吊灯都撞歪了,这怎么还是“技术偏航”?显然就是“有备而来”嘛。
波兰方面反应得挺迅速,就用上了他们自己研发的“爱国者”防空导弹,还求助北约出手帮忙,荷兰派了F-35战斗机,意大利也调动了AWACS预警机。F-35的雷达能在280公里远的地方锁定无人机,而AWACS的Erieye雷达专门盯着低空、慢速的目标,就这么一圈圈搜查,差不多40分钟左右,剩下的无人机全都被击落了。
问题就在这儿,假如俄罗斯真有点“出神入化”让无人机越界,那为什么偏偏挑中波兰呢?
其实,波兰可不是一般的邻国,它是北约在东部的前线国家,也是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主通道”。因为热舒夫这个军事枢纽,承担着大约90%的援乌物资转运任务,从美国运来的“海马斯”火箭炮、德国的PzH2000自行火炮,甚至英国的“风暴阴影”导弹,都得先到这里,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进去乌克兰。
也就是说,要是波兰的领空被突破,热舒夫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整个西方帮乌克兰的供给线就得受到很大影响,俄罗斯难道还不知道这个事儿的分量?
再瞧瞧俄军最近在乌克兰的动作,说不定能摸出点门道。就在无人机事件当天,俄军对乌克兰西部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空袭,有340架无人机和3枚“海马斯”火箭弹一同出动,炸掉了乌军的指挥所、外籍军团的营地,还把无人机仓库也给盯上了。这明显是在打击乌克兰的反击实力。
真巧,俄军地面部队也在行动,13号宣布占领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诺沃尼古拉耶夫卡,距离扎波罗热前线又拉近了一步。
把这些消息串在一起一看,俄罗斯一边在前线对乌克兰发起猛攻,一边又让无人机“误入”波兰,这不就是“误闯”吗?其实分明是在玩“声东击西”的把戏。
你得想想,北约最怕的到底是啥?其实就是俄军直捣北约成员国,把局势推到火上,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事。要知道,这就像是在打一场“声东击西”的牌,把注意力集中在乌克兰战场上,可暗地里却在准备动手别的地方。这种战术一出,可就是“转移视线”,让大家误以为局势还没到那份儿上,但实际上暗中操作的人……心里明镜!
可是俄罗斯可不打算跟北约正面对垒,毕竟北约的军备在那里,摆着呢。那他们就搞点“小动作”咋办?派点便宜的无人机越过边界,既能让波兰和北约感到紧张,又不至于真的闹翻天。这招看似小伎俩,实际效果可是挺大的,玩得挺巧妙,既达到了威慑目的,又省得把局势搞得太激烈。
更巧的是,这种“打擦边球”的招数还能试探北约的反应时间和防守盲点。你瞧,波兰用自己的导弹配合北约的战机,像F-35的雷达能锁定280公里外的目标,AWACS专门盯低空目标,这些信息对俄罗斯来说可真是宝贝。
要是哪个时候真的发生冲突,俄军就能有的放矢地躲开那些雷达,或者用更多无人机来进行密集攻击,让北约应对不过来。
还有个小细节得多留意,俄罗斯声称“天竺葵-2”最大飞行距离是700公里,那从乌克兰边境到波兰热舒夫这个军事要地,大概有多少呢?查查地图的话,直线距离大概就是200多公里罢了。
要是“天竺葵-2”满油满弹的话,从乌克兰边界直飞到波兰的热舒夫,距离大概也就200多公里,飞过去再绕一圈也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这次无人机只飞了70公里,连热舒夫都没碰到,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说白啦,其实就是“点到为止”,俄罗斯的目的主要是让你感觉到“我警告过你了”,并不是真的想让波兰吃点苦头。一旦真的炸了热舒夫,北约肯定会翻脸,马上开启第五条条款,到时候俄军就得面对整个北约的火力了。
现在这样一来,既让波兰和北约都吓出一身冷汗,又没真的闹翻,还能摸清对方的防线上底牌,这买卖确实挺合算的。
往深一层想,俄罗斯这招或许还带点“调虎离山”的心思。最近乌克兰在西线渐渐露头角,乌军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菲利亚村给收复了,还声称库皮扬斯克还掌握在自己手里。
俄军的地面攻势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办法把西方的视线转到东欧边境去了。你瞧,波兰空域被“入侵”的消息一出,欧美的新闻头条全都被这事占了,占尽了风头,反而没有人关注乌东那边的战事细节了。
再一说,发生无人机事件的时候,白俄罗斯国防部就宣布,他们发现有无人机接近边境,还在自己境内把几架击落了。
这不就是在给俄罗斯“搭把手”嘛,要是俄罗斯真打算借白俄罗斯的地盘搞事,事情就变成“两国联手”了。不过,俄方却不承认,结果也就变成了一个“模糊的状态”,这步棋真是挺高明的。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