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这部剧自上线以来就热度不减,直到播完,大家都在说里头充满了王家卫那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以为这剧都播完了,接下来就只剩下慢慢回味了。
没想到最近剧本创作这块儿曝出了个大新闻,竟然还牵扯出编剧署名和薪资的那些事儿。
而且还流出了一段疑似剧组里面开会的录音,里面的信息量那叫一个丰富啊。
干了活不给署名?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得从古二,也就是程某某的事儿开始说起,这人自个儿一直说自己是在剧本创作团队里头的核心成员。
剧中的金融情节,火烧丝光棉T恤的生意线,Lily复仇的剧情以及汪小姐的创业之路,这些他都花了不少心思和努力。
结果每个月领的工资就那么点,别提编剧什么名号了,最后片尾也只挂了个前期责任编辑的名字,根本没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报酬。
还提到一个小细节,说自己生病的时候,导演还问他“你想问我要什么”,听了这话,真让人觉得挺心酸的。
不过,剧组和秦雯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快就站出来反驳了。
9月23日,剧组发表声明,表示对方不过是个前期资料搜集的小组成员。
他们还提到,这人在电视剧开拍三个月后,没打招呼就跑了,走的时候还顺手把筹备的资料带走了。
剧组一再强调,他根本没有参与后续的工作,片尾列出的名字也是出于对他早期工作的体面,根本不存在什么编剧的身份。
这番话一说出来,双方就像是直接碰上了,互相针锋相对,搞得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是真的了。
让这场事情闹得更大,真正起作用的是他曝光的那些疑似秦雯的录音,里面的信息实在太丰富了。
在这段录音里,对方竟然被曝光私底下抱怨陈道明,说人家拼命装得很国际范,可骨子里却特别土。
这还没完呢,她还暗示对方偏爱被动,总喜欢有人追着他跑,对新鲜事物挺难适应的那种。
这位老戏骨那可是演技派中的佼佼者,地位、资历、口碑都摆在那儿,难道就因为这些小事就会崩塌人设吗?
别以为只有演员会中招,连王家卫导演也难逃这次麻烦。
古二透露,导演聊完剧本离开后,秦雯竟然会和他聊起王家卫的私事八卦。
甚至在劝对方别说话之后,还被骂成狗,对方还说自己得听八卦才能灵感迸发写出剧本,原来在编剧眼里,大导演也就剩这些八卦价值了吗?
这段录音里还提到游本昌,竟然被曝出吐槽他利用信佛来塑造形象,甚至还嫌弃这位老艺术家缠着她聊剧情。
游本昌一直在观众心里,算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老戏骨,怎么到她这儿,就变成了打着人设的角色了?
一个演员愿意主动和编剧沟通角色,这不挺体现敬业精神嘛?
她这话一出口,不光让人觉得情商有点低,还引来了不少网友对她为人的疑问。
这些录音曝光之后,确实对电视剧的口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管最终结果怎么说,把别人的对话反复处理之后再发出去,这样的做法其实挺缺乏职业操守的。
剧组发的声明里也提到录音的事儿,说是对方偷偷录了剧组主要创作人员的私聊,还把内容弄得有点改动,相关人士已经采取了维权措施。
游本昌这次太冤了
再回头一想,这次曝光里最被冤枉的,应该就是爷叔游本昌了。在剧里,他可是宝总的靠山和人生引路人。
他策划周密,洞察人心,用几句话就能揭示商界的迷局,把一个老谋深算的专家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他看到宝总穿着西装,事业有成的样子,眼眶一下子就泛起泪,那场景真是太震撼了。
其实,他的人生比爷叔的还要精彩,从小就跟佛门有些渊源。
在学艺阶段,他几乎就是个拼命三郎,考上上戏之后更加努力学习,毕业那会儿成绩也非常出众。
偏偏在单位里,由于他为人实在,情商不高,没啥争强好胜的心思,经常只能演那种被人挑剩的配角。
可他从来不抱怨,反倒把每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都当作自己的大舞台一样对待。
他曾在一出话剧中扮演一个农奴,没有台词,只有十几秒的出场时间。
为了这个角色,他翻阅了不少书籍,最后把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遭遇演绎得淋漓尽致。
后来为了避免和学生严顺开闹矛盾,他两次错过了出演《阿Q正传》和《济公》里的角色。
在演艺圈里,这种不争不抢、成全他人的宽广心胸,真是少见得很,几乎算是凤毛麟角了。
直到到了51岁那年,他终于迎来了济公这个角色,为了把这个角色演好,他可是下了百倍的功夫。
在酷热的39度高温里,把早就变臭的肘子吃掉,为了追求逼真的挨打效果,竟然真的挨了12顿的打。
这部剧一播出,就火得满城皆知,孩子们都说不过瘾。他听说后,毫不犹豫,就着手拍起续集《济公游记》来。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大家以为他隐退的那些年里,他并没有闲着,把拍《济公》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凡》这部作品中。
为了让《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能够继续演下去,他甚至把房子都卖了,这份拼尽全力的精神,听着真让人感动得掉眼泪。
之后,他又创办了济公学堂,把艺术带给了更多的年轻人。
直到现在,快90岁的他还在社交平台上活跃,和年轻一辈打成一片。
这个行业可真乱
再看看他在《繁花》里的表现,那时候都已经80多岁了,还能坚持拍摄,确实挺不容易的。
可最后,却有人在背后议论得这么厉害,心里难免会觉得难受吧。
有道理,不能只凭一条爆料就否定整部剧。王家卫的独特美学,一路贯彻到底,从镜头布局到光线运用,从服装化妆到配乐,每个细节都琢磨得非常到位。
有理啦,不能只凭一条爆料就全盘否定整部剧。王家卫那套特色美学,始终坚持,从镜头安排到光线调配,再到服装妆容和配乐,每个细节都搞得非常精细。加上沪语版,更是完美展现了90年代上海那股浓浓的风情。
就是嘛,再火的作品,总会有人持不同看法,意见不一也是正常的。
这部剧也跑不了这个架势,不少喜欢原著的粉丝觉得,虽然剧版用上了原著的外皮,可实际上讲的却是导演自己脑子里的那套故事。
有人觉得这是导演在艺术上的再创作,也有人认为已经偏离了原著的核心精神。
不过要说回来,作者自己都坦言,影视和小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文字到影像,肯定得有些调整。
不过这次古二的爆料,也能反映出剧组甚至整个影视圈的普遍问题,就是关于知识产权和酬劳的事情。
一个大型项目能取得成功,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特别是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苦付出,究竟该怎样才能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合理的回报呢?
那些曝光得晚了的录音,竟把行业里一些不太光彩的私底下的八卦和评价都揭了出来。
要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挖苦,甚至暗中录音,岂不是搞得大家都提心吊胆,工作还能踏实进行吗?
特别是游本昌被曝出的人设,简直冤枉透了,他一辈子勤勤恳恳,把艺术看作生命,甚至为了工作可以卖房排戏,这些努力都说明了谣言不实。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艺术家,人设不是靠包装打造的,而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结语
从原先火遍大街小巷,到现在被卷入剧本、署名、录音这些风波中,大家看到的可不只是一部作品的成败。
这场闹剧可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反而让人一眼看透了里面隐藏的利益纷争。
大凡闹到这份儿上,基本上都跟钱有关系吧,至于到底是不是为了那所谓的产权,一个名字的问题,其实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啦。
还是希望这种闹剧以后能少一点,得记住一件事,就是别太爱说话,别什么都说,要不然你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偷偷录音或者留了底,到头来真是说不清楚。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