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咱能不能说句实在话?
你要是现在,就2025年,在大街上瞅见一辆丰田车还气得牙痒痒,觉得车主下一秒就得叛国,那我得劝你一句:您这思想,别说5G了,估计连2G信号都没连上。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很多人一提日本,那警报声“呜呜”地就在脑子里响,跟条件反射似的。
我懂,真懂。
咱爹妈,甚至爷爷奶奶那辈人,是在“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史里泡大的,那会儿的日本,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
警惕它,是写进基因里的求生欲。
这事儿,没人怪你,是历史留下的病根儿,一到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
然后就是八九十年代,国门刚开那会儿,咱看人家,跟看外星人没啥区别。
谁家能有台松下彩电,那绝对是方圆五里地的顶流,邻居们都得搬着小板凳来你家看《霍元甲》。
那种感觉,是混杂着羡慕、自卑还有点儿不服气的仰望,太复杂了。
可问题是,老黄历翻得再好看,也过不了新日子啊。
你还搁那儿回味人家当年多阔呢,咱们这边的盘子已经大到没边儿了。
还记得十几年前网上有人说“中国GDP要超日本”,被喷成啥样了?
结果呢,2010年就给超了。
现在,咱们的经济体量是19万亿美元,人家呢?
4万亿。
这啥概念?
这已经不是掰手腕了,这是成年人跟幼儿园小朋友讲道理,你都不好意思太用力。
日本那点儿家底,国土面积还没咱一个省大,人口就更别提了,资源基本靠“化缘”。
你说,就这身板,它拿什么跟咱们玩儿?
日本经济停滞三十年,早就没了当年那股“神挡杀神”的劲儿了。
它当年的辉煌,说白了,就不是自己从泥地里一拳一脚打出来的。
更像是被美国这个“贵人”扶上马,送了一程。
二战后,老美要找个亚洲代理人,就把本该拆掉的日本工业又给扶起来了,订单、技术、市场,跟开闸放水似的给。
日本也确实抓住了机会,家电、汽车卖遍全球。
但这种“寄生式”的繁荣,命门攥在别人手里。
果不其然,1985年,老美在广场饭店摆了一桌“鸿门宴”,逼着日元升值,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定》。
一纸协议,日本出口的发动机当场熄火,几十年攒的血汗钱被华尔街抽了个精光。
从此,就掉进了失去的三十年这个坑里,到现在还没爬利索。
你看看汽车行业就知道了。
以前日系车多神气,现在呢?
满大街跑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蔚来,哪个不把它按在地上摩擦?
智能化玩不过,性价比也够呛。
很多日系4S店都黄了,牌子一换,开始卖国产车了。
这叫啥?
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所以啊,现在还把“抵制日货”当成爱国消费的唯一标准,这认知得有多延迟?
一百年前,咱自己造不出火柴,抵制日货是为保护咱那点儿可怜的工业幼苗。
现在,除了相机镜头这种少数几个“特长生”,日本货在你面前还有啥光环?
买个冰箱,国产的又智能又便宜;买个马桶盖,咱们的冲得可能还更干净。
消费者不傻,谁好用、谁划算,就买谁的,这跟爱不爱国,真没半毛钱关系。
真正的对手,早就不是那个在我们身边,已经雄风不再的邻居了。
是那些在芯片、AI、生物科技这些决定未来命运的牌桌上,想方设法给你下绊子、使黑手的力量。
咱们现在是在打一场决定未来国运的“世界大战”,总盯着一个已经出局的选手,是不是有点儿太瞧得起他,又太瞧不起自己了?
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天天把“我要超过你”挂在嘴边的。
我们的自信,来自于高铁、来自于5G、来自于我们自己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可以去日本旅游,吃他们的寿司,看他们的樱花,这是一种“老子来都来了”的从容。
我欣赏你的优点,但我也清楚,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仰望你的穷小子了。
这代人的任务,不是跟历史的旧账纠缠不清。
我们的战场,在更远的地方。
是去搞定那些“卡脖子”的技术,是在全球产业链里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把精力用在这上面,比在网上跟人争论买个马桶盖算不算卖国,有意义得多,也爷们儿得多。
所以,下次再看见谁买个日本货,咱就别上纲上线了。
那不是什么大事儿,真正的“大事”,还在后头等着我们去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