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说美国不要,我们要加拿大总理马克. 卡尼计划吸引受川普签证费上涨影响的美国H1B签证持有者。他说:在美国获得

2025-10-10 19:38 153

加拿大公开“抢人”! 10万美金签证费逼走美国科技精英,北美人才格局正在重塑

特朗普一纸新政,让美国H-1B签证申请费暴涨至10万美元,硅谷瞬间哀鸿遍野。 但就在美国科技人才进退两难之际,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直接喊话:“美国不要,我们要! ”这场突如其来的政策风暴,是否真能让加拿大逆袭成为北美新的人才磁极?

美国的“闭门羹”vs加拿大的“开门红”

特朗普的签证新规被业内称为“精英过滤器”——中小企业若想雇佣外籍工程师,每年需额外承担10万美元成本,这几乎切断了初创企业的引才路径。 白宫虽紧急澄清“仅针对新申请者”,但恐慌已蔓延:有印度工程师在旧金山机场临时取消探亲计划,科技论坛上充斥着“是否该转向加拿大”的讨论。

而加拿大的反应堪称“闪电战”。 卡尼不仅明确表示将制定专项计划吸纳受影响的科技人才,更强调加拿大大学培养的AI、量子计算领域毕业生“终于能留下来了”。 这并非空谈:2023年加拿大曾推出H-1B持有人工签通道,1万名额48小时内被抢空,已印证其吸引力。

加拿大靠什么“接盘”科技精英?

1. 移民通道的“确定性”碾压美国

与美国H-1B的抽签制、绿卡排期长达十年相比,加拿大Express Entry系统直接按分数筛选,半年内即可获批永居。 对于印度、中国等排期漫长的申请人,加拿大相当于提供了一条“北美直达通道”。 多伦多移民律师Andres Pelenur指出:“H-1B新政后,想留北美的人才只剩加拿大这一个选项。 ”

2. 科技巨头早已布局,就业生态初成规模

亚马逊在温哥华和多伦多拥有8500名员工,微软温哥华研发中心驻扎2700人,这些企业完全可能将更多岗位北迁。 更关键的是,加拿大正聚焦人工智能、清洁技术等新兴领域,如滑铁卢的AI实验室、蒙特利尔的游戏产业,恰好与H-1B持有者的技能池重叠。

3. 生活成本与身份的“双重诱惑”

尽管美国薪资高出加拿大46%,但硅谷的房价和10万美元的签证成本足以抵消优势。 而加拿大工签申请费仅155加元(约800人民币),且配偶可合法工作,子女享受免费公立教育——这些正是美国H-1B的痛点。

但加拿大真能“照单全收”吗?

争议点恰恰在此:吸引来的究竟是顶尖创新者,还是“蹭福利”的投机者? 加拿大网友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

· 产业短板:跳槽空间有限

温哥华科技创业者Dan Burgar坦言:“硅谷的魅力在于,即使被一家公司裁员,隔壁还有谷歌苹果。加拿大缺乏这种密集的巨头生态。 ”目前加拿大科技岗位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若人才涌入过快,可能推高本地住房成本,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 薪资差距与“跳板心理”

美国科技公司中级工程师年薪中位数达15万美元,加拿大同类岗位仅8万加元(约6万美元)。 许多人可能将加拿大视为“跳板”,一旦获得永居便寻求返美机会。 Y Combinator首席执行官Garry Tan甚至预言:“温哥华和多伦多将受益,但美国城市终会后悔。 ”

· 政策落地挑战

加拿大2023年的工签计划虽申请火爆,但最终仅万人获批,与每年8.5万H-1B配额相比规模有限。 若新政策仅停留在口号,缺乏与企业匹配的岗位支撑,人才滞留反而可能推高失业率——当前加拿大失业率已超7%。

人才争夺战的本质是制度竞争

这场博弈暴露出移民政策的两极:美国靠市场魅力吸引冒险家,加拿大靠稳定性吸纳定居者。 但如今,特朗普用“10万美元门票”抬高门槛,迫使科技人才重新权衡风险与收益。

加拿大能否抓住机遇,关键不在喊话的声势,而在于能否将人才转化为产业动能。 正如卡尼所言:“我们必须停止客气,承担更多风险。” 如果加拿大能加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扩大科技投资规模,这场美国送上的“人才大礼”或许真能改写北美创新地图。

但对于普通申请人而言,选择背后是更现实的考量:是要美国的高薪与不确定性,还是加拿大的安稳与天花板? 答案或许取决于——你更愿意为梦想支付多高的代价?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