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沙特国防部发布的照片中,一支身着21式星空沙漠迷彩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现身红海沿岸基地,臂章上的海军旗与内衬的海魂衫无声宣告了他们的身份。 与六年前首次中沙联训时使用95式步枪的士兵不同,这次他们手持191型突击步枪,枪身泛着冷光,部分队员配备的192型短步枪和降噪耳机,直接指向城市巷战与复杂环境下的特战任务。 这一画面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因为此时的红海正笼罩在胡塞武装袭击商船的阴影下,而沙特刚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中国空军的代表团前脚才离开。
从反海盗到沙漠突击
“蓝剑”系列联训始于2019年,当时中方派出蛟龙突击队,与沙特皇家海军第二特战大队在吉达基地进行基础技能磨合,训练内容以攀爬、潜水为主,武器仍是旧款95式。 2023年联训移至中国,课题转为模拟解救被劫商船,凸显反海盗目标。 而此次“蓝剑-2025”的装备与人员配置暴露了更深意图:191步枪的射程与精度优于沙方使用的德制G36,短步枪与降噪耳机的组合则专攻舱室清剿和城市突袭。 沙特军方罕见高调宣传,甚至暗示参演中方人员可能来自驻吉布提基地或蛟龙突击队,训练课目可能涉及沙漠突袭与两栖登陆。
沙特的战略转向
沙特近期的外交动作为联训铺陈了背景。上月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后,其空军代表团又访华,形成“沙巴刚结盟,中国海军即抵达”的密集互动。 与此同时,美军正在红海扩建詹金斯后勤保障基地,距延布港仅30公里,旨在规避伊朗导弹威胁并强化航运监控。 沙特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意图明显:既保留与美国的传统军售关系(如采购F-15SA战机),又通过中沙联训探索独立于西方的安全合作路径。
武器进化背后的实战指向
191型步枪的全面列装是中国单兵武器模块化的关键一步。 其皮卡汀尼导轨支持夜视仪与瞄准镜快速切换,适应沙漠昼夜温差与复杂光线环境;短行程活塞设计提升射击稳定性,在400米射程内压制沙方G36步枪。 对比2019年联训照片中士兵的“蓝精灵”迷彩与老式装备,此次中方部队的星空沙漠迷彩更注重隐蔽性,降噪耳机确保在风沙环境中通讯清晰,这些细节均指向高强度实战场景。
红海棋局:能源通道与大国博弈
红海航线承载全球10%的石油贸易,也是中国半数进口原油的必经之路。 2023年联训曾模拟商船护航,而此次联训海域紧邻也门冲突区,沙特东部波斯湾航线又面临伊朗威慑。 中方派出054A型玉林舰参与,该舰曾参与亚丁湾护航,具有反潜与防空综合能力;联训首次引入无人机协同侦察,提升对“低慢小”目标的应对效率。这些动作与美军在吉布提的勒莫尼耶基地、沙特延布港的美军扩建工程形成微妙对照。
合作的深层逻辑
中沙军事合作已超越简单的武器交易。沙特从中国采购的彩虹-4无人机、红旗-9BE防空系统,以及2025年交付的“天穹”激光系统(在吉达港实现21次拦截全中),均附带技术转移条款。 此次联训中,双方尝试将沙特的地缘情报优势与中国的技术装备整合,构建“红海安全联盟”雏形。这与西方军事集团的排他性协议不同,沙特更倾向于“多边合作”以规避单一依赖风险。
阿卜杜勒阿齐兹基地的沙地上,中方士兵的步枪枪管在烈日下反射出冷冽光泽。 不远处,红海的浪涛拍打着连接东西方的航道。 这场联训未设假想敌,但士兵指尖扣紧的扳机、耳机里过滤的风噪声,以及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已悄然勾勒出新一轮安全博弈的轮廓。 当沙特同时向中美敞开军事合作大门时,红海的波涛之下,是否正酝酿着一场超越演习范围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