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王者荣耀玩家,最近都在聊一个话题:英雄和装备的回血能力是不是越来越泛滥了?不管你玩的是法师、射手还是坦克,总能感觉到对手动不动就能把血线拉起来,想要一套带走,结果人家几下又满血了。这到底是错觉,还是确有其事?
其实吧,现在重伤装备的热度上升,梦魇之牙、制裁之刃、红莲斗篷怎么就成了标配?除了本身属性还不错,重伤效果也是关键。过去,要用这些压制回血,更多属于少数情况。现在,重伤不是选不选,而是必不可少,差不多已经成了见面礼。
你可能会说:新英雄不是上一两个,怎么回血就“泛滥”了?别着急,把视线拉长一点。策划在很多“老英雄”身上悄悄加码了回血能力。司空震纯靠技能操作,之前没有续航,后来调整过一次后,普攻还变成回血,廉颇重做以后直接把能量和血量挂钩;关羽居然还能靠“吃草”补血,元歌靠碎片回血,花木兰靠技能杀回血——这些改动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而是每次版本更新慢慢地加上去。让人慢慢发现,原来英雄只要还活着,就有机会把血线拉回来,很难一下子打崩。
有的老玩家会觉得,这样的变化像是温水煮青蛙。你刚开始可能没发现,结果发现“伤害打不死”、“上路打不穿”、“一波团战谁都死不了”,才意识到续航早就成了游戏的“隐藏主角”。策划也没有只让部分英雄回血不平衡,那些刚上线的新英雄续航更是标配,少司缘、空空儿、元流之子、蚩奼、影,每一个都能自保,遇上团战能拖就拖,属实给了玩家更大的操作空间。
装备上的变化也别小看。以前补血基本靠泣血之刃,出了也拉不过血,后来直接允许技能吸血,还翻了吸血数值;制裁之刃变得更给力,末世吸血直接翻倍,法师也蹭到好处,噬神之书、辉月、炽热支配这些装备连法术吸血都给安排上了。连急速战靴都能回点血,按照以前的思路,坦克只能靠霸者重装,如今怒龙剑盾也能小修小补,回血能力比以前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你以为这些装备只是随便加的吗?策划确实很懂玩家心理。大部分玩家玩的时候,最怕线上被消耗得根本没法打,比如花木兰、宫本武藏、老夫子这些英雄,过去只剩一点血就只能苟着,清兵都得浪费时间。结果现在普及到各种回血技能和装备,一个个硬茬子都变成会自救的“小强”,死不掉,回血快,线上就是拖到天荒地老。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没道理。从游戏机制来看,有些英雄补点回血,就是给普通玩家减低点操作难度,练英雄时不至于被几下消耗就一路挨打,降低了“被支配的恐惧”。花木兰在没回血前,打线上就像割草,一不小心被磨没血就直接躺,新增回血后抗压能力强了,体验变好,玩的人也多了。这种不影响大局的回血,其实也不是坏事。
不过也确实有点过了。比如司空震,本身技能和装备搭配就能续航,再单独补一手恢复,明显让对抗体验变味了。有的英雄本身伤害高,还能保持血线,在团战里就是“活不死的铁憨憨”。
说到底,有些回血其实没啥用。怒龙剑盾的回血,只能打野怪、小兵蹭点血,关羽的“吃草”回血,也就跑图带带节奏,花木兰技能回血那点数值,说白了就是心理安慰,并不太影响实战强度。有的续航设定,明明加了以后,对大局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却被网友当做新版本的“毒瘤”。其实,换个角度看,这算是策划“温柔”的关怀,只要不让游戏失衡,让英雄体验变顺滑点,又有何不可呢?
既然续航已成趋势,谁还缺不缺“回血”?有玩家建议宫本、老夫子也补点回血。比如宫本武藏,打野全靠护盾和吸血铭文,碰上消耗型英雄,往往顶不住;老夫子一旦被耗残,线上体验直接跌到谷底,相比于带吸血的末世,谁又愿意放弃闪电匕首?要真的都加上回血,估计以后打王者就更难一波带走对手了,什么“乱拳打死老师傅”,都要变成“打不过还可以回个血再来”。
玩家其实也挺纠结,一边喊着脆皮英雄难玩、老英雄站不稳,续航应该提升;另一边又怕回血太多,一套技能打不穿,团战时间赛马拉松,结果玩得心累。最终,重伤装备成大赢家,攻守两端都能用,几乎没有明显短板。只要版本更新不停,回血英雄继续扩容,克制回血的装备势必跟着升温。
不过,不管你是“重伤党”还是什么“回血流”,最终玩的还是一份心情:能不能舒服一点,操作多一点容错,甚至偶尔秀一波残血反杀,不丢人不背锅。策划一直在找平衡,有的英雄回血随便给,有的装备属性越来越高,就是让每种玩法都有一个容身之处。你要攻就给你伤害,你要活就给你回血,双方既能有对抗,又不至于打成“灭绝师太和打铁匠”的局面。
现在的王者荣耀,就是这样,满屏续航,装备属性越堆越高,打团如同拉锯战,谁都想活得自在点。适当一刀切,既能舒缓玩家焦虑,又让游戏环境流转起来,可见策划还算有点心思。
归根到底,谁能把握血线,谁就能笑到最后。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