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清楚,为啥要花这么多钱建这个新通道?
很多人可能没概念,现在的三峡船闸到底有多堵。公开数据显示,三峡船闸当初设计的年通过能力是 5000 万吨,可几年,实际货运量早就逼近这个数了,有时候旺季,船舶在锚地等过闸能等上 4 天,船上的补给都得提前备足,不然真不够用。
绵之前看航运新闻,有货船老板吐槽,本来从重庆运一批汽车零部件到上海,走水运就是图便宜,结果光等过闸就耗掉好几天,反而比原定时间晚了,成本也间接涨了不少。
这还不算,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货运需求越来越大,现在的船闸早就是 “满负荷运转”,再不想办法扩能,早晚得成瓶颈。
这次新通道的设计,其实解决的就是 “卡脖子” 的问题。
根据公开信息,新通道是建在三峡大坝的北侧,主要是一条双线五级船闸,还有配套的升船机,设计的年通过能力直接拉到 1.5 亿吨,是现在的 3 倍!而且通航标准也提上去了,以后万吨级的船队能直接从重庆开到上海,不用像现在这样,得把货物拆成小批量用 3000 吨级的船运。
懂的都懂,船越大,单位货运成本越低,举个栗子,以前从重庆运一吨铁矿石到上海,走小货船运费大概得 80 块,以后用万吨级船队,运费可能直接降到 60 块以下,一年要是运 1 亿吨,就能省 20 亿,这对钢铁厂、化工厂这些依赖大宗物资的企业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再说说建设难度,长江三峡那一带的地质条件可不简单,全是坚硬的花岗岩,还得考虑长江的水文情况,比如汛期的洪水、枯水期的水位变化,施工难度一点都不小。
不过我国现在的基建技术是真的顶,比如这次可能会用到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像之前挖京张高铁隧道用的 “京华号”,直径都快 16 米了,挖这种岩石地层效率很高,而且防渗技术也成熟,能避免隧道漏水影响施工。
绵猜测,施工方肯定还会用 BIM 技术,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把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都数字化,减少误差,毕竟这么大的工程,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个新通道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有多深。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我国 11 个省市,贡献了全国 45% 左右的 GDP,而航运是连接这些省市的关键。
以前西部的货物,比如四川的农产品、云南的矿产,要运到东部,要么走铁路,要么走公路,成本都不低 : 要知道,水运的成本大概是铁路的 1/3,公路的 1/6。
新通道开通后,这些西部的货物能更便宜、更快地运到上海、江苏这些东部港口,再出口到老外;反过来,东部的工业品,比如江苏的机械、浙江的家电,也能更便捷地运到西部,降低西部企业的采购成本。
这样一来,东西部的产业联动会更紧密,比如重庆的汽车厂,以后从上海运零部件,走水运能省不少钱,说不定还能带动更多汽车配套企业往重庆聚集,形成产业带。
还有个点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就是绿色交通。
现在我国不是在推 “双碳” 目标嘛,水运的碳排放比公路、铁路低多了 : 据测算,每吨货物每公里的碳排放,水运大概是公路的 1/10,铁路的 1/3。
新通道开通后,估计每年能吸引大概 5000 万吨货物从公路、铁路转到水运,这样一年就能减少 100 万吨以上的碳排放,相当于种了 500 万棵树。
而且水运的能耗也低,一艘千吨级货船的能耗,差不多相当于一列火车的 1/3,一辆卡车的 1/10,既省钱又环保,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公路物流不是挺方便的吗?为啥还要费劲搞水运?
绵得说,电商运的大多是小件货物,比如衣服、电子产品,走公路确实快,但大宗货物不一样,比如煤炭、粮食、建材、铁矿石,这些东西动不动就是几万吨、几十万吨,公路根本运不动 : 一艘万吨级货船的运量,相当于 200 辆重型卡车,你想想,200 辆卡车排在路上得多堵?而且成本得高多少?
所以水运在大宗货物运输上,根本没法替代,新通道其实是在补大宗物流的短板。
再往长远看,这个新通道对中西部发展的意义也很大。
我国一直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的资源丰富,但很多时候因为物流不便,资源没法变现。
比如贵州的煤炭,以前运到江苏的电厂,走铁路每吨运费得 100 多块,现在走水运,再转铁路,成本能降 30%,江苏的电厂能买到便宜煤,贵州的煤矿也能多卖钱,还能带动当地的就业,比如港口周边会建物流园区,需要装卸工、物流专员、维修师傅这些岗位,老百姓的收入也能跟着涨。
还有国际物流的衔接,现在中欧班列很火,从欧洲运来的货物到重庆后,要是想运到上海、广州这些沿海城市,以前要么走铁路,要么走公路,成本高还慢。
新通道开通后,这些货物能从重庆走长江水运到上海,再装船出口到东南亚,或者反过来,我国的货物从上海走水运到重庆,再走中欧班列到欧洲,形成 “海陆联运” 的通道。
这样一来,我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会更稳,毕竟物流越便捷,越能吸引企业把产业放在这里。
不过也有人觉得,766 亿投资太大,回收周期长。
但绵得算笔账,三峡工程刚建的时候,也有人觉得投资多,但现在看,三峡的发电、防洪、航运收益早就远超当初的投资了。
新通道作为三峡工程的配套,其实是在放大三峡的效益。按照设计,新通道预计 2030 年建成,到时候每年节省的物流成本、带动的 GDP 增长,用不了 10 年就能收回投资,而且后续的效益会持续几十年。
此外,它能保障长江航运的长期稳定,避免因为拥堵影响经济发展,这是没法用短期收益衡量的。
网友开玩笑说,以后从重庆坐船到上海,再也不用在船闸排队 “坐月子” 了,原来要等 3 天,现在可能半天就能过。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大家对新通道的期待。
而且新通道建成后,长江干线的航运能力会提升一大截,说不定还会带动沿线港口的发展,比如重庆港、武汉港、南京港,这些港口可能会建更多的集装箱码头、物流中心,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绵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新通道的设计还考虑了应急保障。比如遇到疫情、地震这些突发事件,公路、铁路可能会受阻,但水运受影响相对较小。
2020 年疫情的时候,三峡船闸就一直在正常运行,保障了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运输。以后有了新通道,这种应急保障能力会更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长江这条 “生命线” 都能通。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