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真有意思。
广生堂这份三季报,看得我差点以为自己喝多了,出现了幻觉。左手是亏损一个多亿的冰窟窿,右手是“货币资金显著改善”的热乎劲儿。这感觉,就像一个哥们儿跟你说他今年颗粒无收,还欠了一屁股债,但话锋一转,又拍着胸脯告诉你,他刚找隔壁老王借了笔巨款,现在兜里有钱了,前途一片光明。
你听着,是不是心里得犯嘀咕:这哥们儿,到底是在报喜,还是在报丧?
说白了,看一家公司的财报,尤其是一家头顶“创新”光环,却常年亏损的公司,你不能只看那个净利润。那玩意儿,就像女明星的公关照,能修。真正卸了妆的素颜,藏在那个叫“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角落里。
广生堂这个数字是多少呢?负4511万,同比暴跌超过150%。
这数字什么概念?我给你打个比方。公司就是个人,营收是你每个月打到卡上的工资,经营现金流就是你去掉房租水电吃喝拉撒之后,口袋里真正剩下的活钱。现在广生堂的情况是,工资(营收)没怎么涨,但家里开销(研发、经营支出)猛增,导致每个月不但月光,还得往信用卡里倒贴四千多万。
这时候,那个“货币资金显著改善”又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拉来了新投资人,融到了一笔钱。这就像你信用卡刷爆了,工资不够花,然后跑去跟朋友吹牛,说你“资产状况大幅改善”,为啥呢?因为你爸妈看不下去,又给你打了一笔救命钱。
这钱,是用来活命的,不是你挣来的。能让你喘口气,但改变不了你入不敷出的根本事实。
所以,你再回头看他们解释利润下滑的原因,就更有味道了。政府补助少了,存货卖不掉得计提减值了……这些都是老问题。真正扎眼的是,他们说利润下滑,是因为一家赚钱的子公司要交所得税。
嘿,我当时就乐了。这理由,简直是学渣给学霸拖后腿的现实版。全家就这么一个会挣钱的好孩子,结果他一考试,还得从总分里扣分,因为他考太好了要“交税”。这不更反衬出家里其他孩子有多不争气吗?
所以,盘到这儿,脉络就清晰了。广生堂这家公司,正处在一个极其拧巴的阶段。
它的过去,是靠仿制药吃饭的“头部企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这些名字你可能陌生,但在乙肝治疗领域,都是响当当的现金牛。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可好日子总有到头的时候。那个叫“集采”的推土机一开过来,仿制药的利润就跟夏天的冰棍儿一样,化得一塌糊涂。以前卖一百块的药,现在可能就卖十块,药还是那个药,但钱没了。
换你当老板,你咋办?
是抱着过去的老本,眼睁睁看着它被时代碾碎?还是咬碎了牙,把所有身家都押在一条没人走过的新路上?
广生堂选了后者。向创新药企转型!
口号喊得震天响,听着就热血沸腾。但“创新”这两个字,在资本市场里,是用金子堆出来的,更是用钱烧出来的。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上市,十年时间、十亿美金,这都是行内说烂了的起步价。而且,成功率低得吓人,九死一生都是乐观的说法。
这事儿,就像一个本来开着连锁小饭馆,生意红火的老板,突然有一天说,他不干了,他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他把饭馆全卖了,换成了登山设备和向导费,然后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冰天雪地。
我们这些看客,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一句“好汉,走好”,然后默默看着他的银行账户余额,一天天减少。
从2021年开始,广生堂就一直在亏。一年亏得比一年多。这就像那个登山老板,已经走到了大本营以上,氧气越来越稀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每一步,都是在跟死神掰手腕。
这时候,支撑他走下去的是什么?不是干粮,不是存款,是那个虚无缥缈,但又无比强大的东西——希望。
你再看广生堂的公告,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亏一个亿,不要紧。经营现金流崩了,问题不大。关键在哪儿呢?关键在于,他们得不断地告诉所有人:我们离山顶,又近了一步!
你瞧,我们的新药GST-HG131,研究成果被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接受了,还是个“最新突破摘要口头报告”!
听不懂?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相当于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写的作文被《人民日报》点头表扬了。这事儿本身不直接产生一分钱利润,但它能让你觉得:这孩子,是个天才!未来可期!值得投资!
还有那个GST-HG141,三期临床已经开始入组了!
这是什么信号?三期临床,是新药上市前的最后一关,也是最烧钱的一关。这相当于那个登山老板,已经走到了8000米以上,离顶峰就差临门一脚了。成败,在此一举。
所以,你看懂了吗?广生堂现在玩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或者销售业的生意。它在玩一个关于“叙事”和“预期管理”的金融游戏。
财报上的红字,是现实。但公告里的各种“突破”和“进展”,是写给未来的诗。他们必须用这首诗,去对冲现实的残酷。他们必须让投资人相信,眼前的亏损,都是“战略性亏损”,是为了将来赚大钱的必要投入。只要故事讲得好,只要大家还信那个“乙肝神药”的梦,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来,让他们能继续烧下去,直到……直到梦实现的那天,或者梦破碎的那天。
这根所谓的“救命稻草”,与其说是那个躺在实验室里的化合物,不如说是“新药即将成功”这个故事本身。这个故事,才是广生堂目前最值钱的核心资产。
这套玩法,在今天的A股,尤其是在科创板和创业板里,太普遍了。一堆顶着“生物科技”、“半导体”、“新能源”光环的公司,连年亏损,市值却高得吓人。为什么?因为大家买的不是它的现在,买的是它画出来的一个未来。
这里面,有人性的贪婪,总想着抓住下一个十倍股,一夜暴富。也有人性的希望,总盼着科技能攻克癌症,治愈绝症,让世界更美好。资本,就是这两股力量的催化剂,把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故事,炒成了滚烫的泡沫。
我不是说广生堂一定不行。万一呢?万一他们真把这乙肝新药搞成了,那今天所有的亏损,都会变成未来功勋簿上闪亮的篇章。老板成了传奇,早期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我们这些曾经质疑过的人,就成了短视的傻瓜。
但,万一呢?
万一三期临床数据不理想?万一烧到最后,钱没了,药还没出来?那结果就是一场灾难。股价崩盘,投资人血本无归,公司一蹶不振。那个曾经想攀登珠峰的老板,最后可能连回老家开个包子铺的本钱都没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我有点刻薄。但资本市场就是这么个不相信眼泪的地方,它只认结果。它像一个冷酷的裁判,看着无数个“广生堂”在赛道上狂奔,它们身上都背着一个沉重的沙袋,里面装满了研发费用和投资人的期望。
最终,只有极少数人能冲过终点,把沙袋变成金袋。而大多数,都会在中途力竭倒下。
所以,面对广生堂这份拧巴的财报,你问我怎么看?
我看到的是一场豪赌。一场用真金白银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去赌一个概率极低的奇迹。我看到的是一家公司的求生欲,在旧世界坍塌时,不惜一切代价想抓住新世界的船票。
我还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对“创新”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崇拜,以及对“故事”远超于对“事实”的追捧。
这碗“创新药”的酒,看着很香,闻着很烈。但里面兑了多少希望,又掺了多少风险,只有端起杯子的人自己知道。
这事儿你怎么看?是觉得他们在画饼充饥,还是在卧薪尝胆?评论区聊聊呗。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