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现在拼了命想在2026年3月之前,把两条高铁列入国家规划,一条连接承德,一条通雄安。这两条线可不是一般的铁路,天津觉得它们能帮自己不被甩在后头。要是承德那条线走得太弯,东北和华北中间就得绕个大圈,货运效率就会慢下来。而雄安那条线更关键,天津希望它能带动中西部的客流和货流,要不,然后就没法站在交通枢纽的边上了。
有人拿重庆那会儿硬刚央企的事儿来说事儿,觉得天津也得这么搞,然而重庆有上千亿的产业基础在背后支撑,而天津就没有这种底气。天津能靠的也就是好地理位置和还算不错的线路设计,但国家发改委和铁总得考虑整个铁路网的布局,比如北京、沈阳、上海这些大枢纽都得妥妥照顾到。天津要想插一脚,不仅光说自己重要,还得拿出具体的数字数据,更得有跨省合作的详细方案,否则就只是空话。
过去,天津可是北洋铁路的起点,海陆要冲的地带,日子算得上挺扎实。可近几年,高铁修得像雨后春笋,像北京、石家庄、保定这些地儿纷纷冒出来,抢了不少风头。河北还搞了个雄安三角,天津要是不赶紧建津雄高铁,恐怕就真变成了个路过的小站啦。郑州、武汉能成枢纽,是因为国家早就把“米”字网布局得妥妥当当,天津呢,就像个被边缘化的十字路口,不是没有规划,是北京太强大了,小城市根本没那个力气折腾出个大招。
2024年国家不再轻易批准新建高铁,更倾向于加密现有线路、提升速度,新能源车、无人机物流、智能货运逐渐改变交通格局。天津是不是非得死磕两条高铁不可?倒不如考虑怎么利用智能物流和轨道微枢纽开辟新出路。试探了三次,却还没得到明确答复,都没听见河北和北京的声音。要是明年三月的名单里没有天津,说不定就会让步,修条津承线,或者把津雄合并到城际网凑数。相比修铁路,这事儿难度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