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从4300万人口跌至存亡边缘?
乌克兰的苦难,绝对不只是战火的残暴,它实际上是一场由人口急剧减少、经济自主权失落,再加上当年亲手拆掉“核保障”的战略失误,合伙编织出来的死局。
当底子被掏空,未来似乎也被抵押掉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究竟还能剩下几份盼头?
人不见了,国家也就空了
现在乌克兰最让人头疼的事儿,不是前线的激战,而是国内的人口锐减啊,三年前,总人口大概还有4300万,在欧洲算是人口比较多的国家。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乌克兰的常住人口就从大约4300万,跌到了大概2900万,差不多少了1000万左右。联合国还预估到210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降到1530万左右。
乌克兰人口在减少,主要是因为出国的人不少。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已经有670万人走出了国门,去了别的国家生活。对这些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安全和稳定。
离开的大多是青壮年,他们本该是国家的骨干力量,比如建筑工、程序员、企业老板还有父母,可一旦这些人不在,社会就失去了最关键的生产动力。
目前乌克兰的适龄劳动人口大约只剩34%多了,这可是个挺严重的警示信号。国内的人口结构也让人挺担心,老龄化速度变得更快,生育率也在不断下降。
2024年的数据显示,死亡人数是新生儿的三倍,生育率低于1.0,创下了历史新低。老年人口快接近20%,年轻人又少,导致国家陷入“未老先衰”的状态。社会还没从过去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看看结构的话,在2900万常住人口中,大概只有950万左右是真正能够正常工作、推动经济的小伙伴,但其中很多人还依赖政府财政援助,真正靠市场创造财富的,恐怕就只有600万到700万左右。
换个说法吧,这个几千万人的国家,靠几百万人的劳动来支撑,真是撑不太长。再过几年的话,退休的人数可能会超过在岗人员,养老体系的压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更棘手的是战后重建,据专家说,等战争一结束,乌克兰的劳动力可能会流失70%以上,缺少人手就无法修补城市、发展工业,更别提带动经济回暖了。就算有外援和资金,没有人干活,所有的方案都难以实现。
钱袋子没了,经济自己垮了
乌克兰今天的人口流失,乍一看像是战乱搞得,其实本质还得归咎于经济问题,这些毛病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在三十多年前就埋下的隐患。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一独立,条件其实还不错,既拥有粮食产地,又有重工业和制造业,算得上“资源丰富+工业基础牢固”的国家。
可惜那会儿选择了一条挺激烈的路线,他们搞了所谓的“休克疗法”,一下子放开物价,搞大规模私有化,还削减了政府开支,按理说这是为了赶快转向市场经济,可实际情况却导致经济体系一下崩溃了。
到1993年,乌克兰的GDP在短短一年内大幅缩水了差不多三成,通货膨胀非常厉害,很多工厂倒闭,物价飙升得很快,那段时间失业率最高时几乎有一半的人没岗谋生。
原本从苏联传承下来的工业体系被拆散,钢铁、机械、造船这些行业都逐渐没落,二十年下来,乌克兰的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单一,主要靠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维持生活。
由于本地就业岗位不多,2000到2010年间,大概有上百万的劳动力选择离开国内,人口外流的第一波就是从那时候起走上了轨道。等到战争一爆发,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难以收拾。
目前乌克兰几乎完全依靠西方的援助来支撑财务和军费,但大部分资金最终还是流回了西方企业,尤其是军火制造商手中。表面上看是帮助,实际上却变成了一种援助的循环。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企业已经获得了一部分乌克兰矿产资源的长期合同,也就是说,国家那些最重要的财富和命脉已被他人掌握,国内可掌控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有限。
依靠外部财政,资源掌握在别人手里,产业链也被割裂,这样的国家要想真正自主可行挺难的。对老百姓来说,最头疼的还是生活保障得不到保证。
在国外,难民还能找到工作,养家糊口没问题,但一旦回到国内,就遇到低薪,高风险,而且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很多人都干脆不打算回去。
乌克兰如今的难题,可不只是打仗那么简单,情况复杂得很。人口越来越少,钱也越发紧张,还把本该用来保命的护身符都让出去,这三件事叠加起来,才搞出了目前的局面。
如今的乌克兰,不光是战场上输赢那么简单,还包括人口不断流失、经济依赖加深、战略失误带来的三重危机。这样的恶性循环即使结束战争,也得花上好几代人的时间慢慢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