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上,总有一些企业跑得格外吸睛。这一次,赛力斯带来了新的“大动作”:赴港上市!一纸公告宣布了其H股发行计划的推进近况,整个市场为之一振。一边是新领域上的技术深耕,一边是布局的全球化战略,赛力斯这场局布得不小,同时也引发了吃瓜群众的种种猜测:这家公司,究竟在谋划些什么?
首先,赛力斯选择赴港上市这一决定,背后显然是有深远考量的。不管是募资的大目标还是具体规划,它们都透露出一个关键词——全球化。这三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堪称杀红了眼,中国品牌咬住了国产市场份额,但要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仅守住本土地盘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如此,赛力斯的全球化梦想才显得尤为重要。赴港上市、募集资金,显然是为了给技术研发、新能源生态布局持续“加油”——其中,70%的募资净额居然是冲着研发去的,果然是“挥金如土”!但任何技术都是耗钱的游戏,该怎么烧这笔钱,烧出了名堂还是窟窿,还真得看看这拨操作的后续了。
再来扒一扒它立足的基本实力。2016年已在上市的赛力斯,如今的市值突破2700亿,总体表现倒是对得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身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81.03%这一数字摆出来,可以说是狠狠吸引了一波投资者的目光——毕竟在消费市场砸出一片天地、品牌热度持续飞升的背景下,亮眼的数据足以支撑起群众对它未来发展的信心。然而,总有人会按耐不住提出疑问:光看数据增长就能说明问题吗?成则风头无两,败则风向反扑背锅,股市里的“万丈高楼”没有一块试金石是不带风险的。
不过,和热点离不开社会热点。除了宏观的动态,我们也得看看赛力斯到底打算怎么干。通过H股发行所筹资金,赛力斯明确了三大发展方向:研发投入、海外销售拓展以及优化供应链。这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这份豪气的研发计划了。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圈子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今天你的车电池续航是领先指标,明天隔壁厂商却可能亮出“充电10分钟,跑2小时”的黑科技。比拼的无非就是资金链条和技术储备,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既然选择了技术路线,高投入之后是否意味着市场的长期矛盾必然加剧?市场的残酷性从来不是PPT会上吹出来的,技术这场仗,远比想象的要难。
当然,赛力斯并非只有“技术铁拳”。其下品牌问界近两年的表现也属可圈可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已不算小众。品牌形象、口碑建设、营销渠道多元化,这些维度偷偷在消费者心里下了不少功夫。谁说新能源车就不能玩起“品牌效忠”?赛力斯显然是跟着时代精神玩出了点花样,这也是其此次募资计划能吸引眼球的原因之一。
不过,别光盯着眼前的“漂亮数据”,还得看看赴港这事本身的悬念如何解开。首先,聆讯通过不意味着已经“盖棺定论”,后续还有香港各大监管机构的批准过程,变数或多或少还在;其次,在境外发行H股的国际化运作是把双刃剑,虽然赛力斯强调要拓展全球市场,但其中涉及的格局风险,包括境外盈利模式、法律风险等对企业是新的挑战。
写到这儿,有种想起“朋友圈肆意晒幸福”的感觉:风光时人尽赞,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目前,市场对赛力斯的期待和担忧其实是五五开的,直视风险才能走得更远。试问一句:“这个新能源明星在刷完自己的热搜头条后,还能把理想里的每一脚踏实走稳吗?”世间事,从不是热度够了就是高潮,关键还是看寒潮过后,手里攒着真本事的人——有几分稳算几分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