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赚1.2万亿!全球最大美妆代工厂赢麻了

2025-10-24 08:02 86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作者 | 杨杨杨

全球美妆行业经历三年低迷,消费乏力、库存高企的阴云下,一家代工巨头的财报却亮得刺眼。

本周一,科丝美诗集团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623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同比增长13.1%,创下该公司历史最高单季营收纪录。

若加上第一季度的588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8亿元)营收,科丝美诗集团上半年总营收来到了惊人的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

当各大化妆品品牌增长疲软时(高丝中国区销售额甚至下滑),这个隐身在它们背后的代工帝国,却悄然成为产业链上强势的一方。

1

半年狂赚1.2万亿的全球版图

成立于1992年的科丝美诗(Cosmax)是全球知名的化妆品ODM公司,业务不仅覆盖护肤、彩妆,也囊括香水、护发等多个化妆品品类。

凭借严格的质量把控和高效的生产能力,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大牌,以及花西子、百雀羚、毛戈平等国内知名品牌都是科丝美诗的客户。

也就是说,科丝美诗已经形成全球版图:韩国本土、中国、东南亚、美国是其核心的四大区域市场。

翻开财报,韩国本土市场的数据是此次营收增长最大亮点。

其一,是62%的营收占比,第二季度达到4205亿韩元(约合22.1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天从韩国市场吸金46.7亿韩元(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其二,是高达20.8%的同比增速。

强劲增长背后,是得益于K-beauty(韩式美妆)在全球掀起的热潮。

所谓K-beauty,有几个关键特点,如平眉大眼、无暇底妆、无辜卧蚕等,其动辄有近十个步骤的护肤流程,产品也有分早晚的习惯,近年在亚洲和欧美迅速风靡,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好风凭借力,K-beauty让韩国美妆品牌夺得了更大市场: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数据,韩国化妆品2024年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惊人的102亿美元,相较于前一年实现了20.6%的强劲增长。

作为代工工厂的科丝美诗亦受益于此。韩国本土中小独立化妆品品牌在海外热销,将气垫防晒、哑光唇釉等韩式美学源源不断地输向全球,是该公司本土市场业绩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

作为公司第二大市场,中国区仍是营收主力但增速放缓。

财报透露,中国区第二季度销售额微增0.7%至1486亿韩元(约7.82亿人民币),占总营收28%;上半年总收入3113亿韩元(约16.13亿人民币),同比仅增2.07%。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区市场内部表现割裂。

如上海公司凭借现有客户转化率提升及新客户新品放量,销售额劲增11%至1086亿韩元(约5.72亿人民币);而广州公司则受新老客户需求疲软及高基数拖累,销售额同比下滑17%至411亿韩元(约2.16亿人民币)。

东南亚市场是科丝美诗营收的重要增长极,潜力凸显。

一方面,该区域二季度销售额同比飙升23.1%,达440亿韩元(约2.32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区域里,泰国表现尤为亮眼,销售额暴涨124.1%至231亿韩元(约1.22亿人民币),增长主要受益于大批量防晒订单及客户业务扩张。

美国市场却表现垫底,亟待破局。从数据看,该地区二季度销售额同比骤降17%至300亿韩元(约1.58亿人民币)。

针对此,科丝美诗计划押注防晒、身体护理等高增长品类寻求突破,预计下半年有望回暖。

从全局来看,财报特别提到,面对区域不平衡,公司正通过联合销售将触角伸向越南、印度等邻近市场,并加码OBM(自主品牌开发与生产)模式,推动客户多元化以提升盈利韧性。

2

超级产能下的暗礁

作为全球最大美妆代工厂,科丝美诗构建起一道产能护城河。

财报显示,该公司在全球5个国家(韩国、中国、美国、印尼、泰国)运营着19家工厂,年产能接近33亿支。

其中,科丝美诗在中国上海、广州两地拥有3大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15.3亿支,是其全球产能的一半。

这种规模效应下,科丝美诗能有更大议价能力,并将现金流的部分压力反向转嫁品牌方。

更隐秘的是定制平台“3WAAU”的推出。在该平台上,用户只需要输入肤质数据,AI从1260万种组合中生成配方,1支起订、24小时交付。

也就是说,当传统代工还在为万件订单谈判时,科丝美诗已用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撕开新战场。

不过,科丝美诗高增长神话下,却难掩增收不增利的隐忧。

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营业利润为608亿韩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但受非经营性损失及税收支出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38.1%,至218亿韩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

纵观上半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为324亿韩元(约合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8.2%。

事实上,科丝美诗的利润是被低价订单给拖累的——为了铺量,公司主打高性价比项目,这类客户通常注重成本控制,对代工厂的议价能力较强,使得利润率较低,最终表现在净利润下滑。

这不是科丝美诗得困局,也是全行业的困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妆代工厂毛利率普遍跌破15%,部分企业甚至以5%毛利抢夺订单。

没有利润支撑的产能扩张,终将沦为死亡游戏。

3

不止于“代工”的野心

“代工厂的终极宿命是给品牌当技术苦力,还是成为标准制定者?”一直是行业未解难题。

如果是前者,就势必只能隐藏在品牌后赚辛苦钱;若是后者,就有可能会威胁品牌方利益,遭到行业围剿。

为了突破瓶颈,科丝美诗已经行动。据了解,该公司的自有品牌(如芮芽、肌初密友)已经延展至护肤、彩妆、香氛全品类,意图通过自有品牌测试市场水位,再将成功模型反哺ODM客户,形成闭环生态。

产品方面,科丝美诗更是加速其战略重心向护肤领域倾斜。

财报显示,这步棋已见成效:今年二季度,其护肤业务以3701亿韩元(约19.17亿人民币)的收入,撑起公司总营收的半壁江山(59%)。

具体品类里,面膜(尤其是凝胶类)和防晒产品成为两大增长引擎。

比如在面膜产品售卖上,上半年凝胶类面膜销售额同比激增超3倍,其中水凝胶面膜表现更猛,呈20倍级爆发式增长。

又如在防晒产品售卖上,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大增50%。科丝美诗透露,通过推出防晒精华、防晒气垫、防晒喷雾等多样剂型,确保产品符合全球各大市场的法规与安全性要求,持续推动了收入增长。

由此可见,在“不止于代工”的叙事上,科丝美诗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在转型过程中,如何与品牌方形成稳固关系,不让它们感到威胁,考验着商业智慧。

毕竟,生死时速的市场竞赛里,从来没有中间地带。

——END——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