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为稀土向中国交底?政府唱反调却挡不住企业排队妥协

2025-11-22 04:48 104

10月26日,彭博社爆出一条让人挺意外的消息:德国好些企业为了拿到中国的稀土出口许可,已经把自家的供应链资料乖乖交给了中国政府。你没看错,就是那些敏感的商业数据,这会儿全都老老实实地递上去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讽刺的。你看德国政府那边,外长还在对中国指指点点,摆出一副“我们有独特见解”的姿态。这边德国企业呢,已经悄悄地排起了长队,生怕晚一步就拿不到稀土了。这种政府和企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的场面,让人看了直呼好家伙。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老太太默克尔当年的那番话。2021年她卸任总理的时候,特意叮嘱接班人:中国这个伙伴,咱们德国丢不起。要是中德走到对立面去,受伤的可不只是德国,整个欧洲都得跟着遭殃。可你瞧瞧现在的德国政府,这话压根就没往心里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当耳旁风了。

现在的德国,可以说是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一个劲儿地往美国那边凑,想讨好山姆大叔,结果夹在中美之间,两头不讨好。照这么下去,搞不好真要重演一战后那个惨状——50万马克才能买一份面包。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当年德国人推着一车一车的钱去买东西,钱不值钱到那个份上。

要说德国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原因多了去了。不过真正把事情搞砸的,还得算上外长瓦德富尔这个人。这位仁兄的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

就在10月26日那天,瓦德富尔突然宣布取消访华计划。这下可把跟着一起去的德国企业代表们给整懵了,一个个脸色难看得要命。连国际社会都被这波操作给惊到了,纷纷侧目:德国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要知道,瓦德富尔这趟访华可不是去玩的。第一是为了稀土的事儿,第二是要给总理默茨打前站,为他之后的访华做铺垫。结果呢?好事没学到,前任外长贝尔伯克的毛病倒是学了个十成十。

今年8月份,瓦德富尔跑去日本访问,在那边公然发表不当言论。说什么德国对中国的“一中”原则有“独特”的理解,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对待台湾问题。你说这不是找事儿吗?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红线,这位外长倒好,还敢在上面蹦迪。

更离谱的是,瓦德富尔还摆出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一会儿要求中国放开稀土管制,一会儿又让中国对俄罗斯施压。这种说教的姿态,真是让人看了火大。

中方虽然懒得跟他一般见识,最后还是回应了。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直接把话说明白了:台湾问题非黑即白,要么支持要么反对,没有中间地带。这话说得够直白了吧?可瓦德富尔就是听不进去。

关于取消访华这事儿,德国官方扯了个理由,说是中方“没安排足够多的会谈”。这不明摆着是遮羞布嘛。按照瓦德富尔这种作死的操作,中方直接拒绝他入境申请都不过分。

这下可好,不光稀土的事儿谈不成了,连默茨总理之后的访华计划都得打个问号。搞笑的是,德国政府还不知道反省,甚至想反咬一口。10月24日的欧盟峰会上,默茨总理还鼓动法国总统马克龙,想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来反制中国的稀土政策。

德国企业这会儿可坐不住了。他们直接给政府发出警告:要是中国真的停止供应稀土,咱们就得停工停产了。你政府爱折腾是你的事儿,可别连累我们企业啊!

这种政府放狠话、企业忙服软的分裂场面,真是让人看得直咂舌。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德国的经济命脉——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电气工业这些产业,哪个离得开稀土?德国自己稀土资源少得可怜,虽然有加工能力,但高纯度的稀土材料还得从中国进口。

这种现实摆在那儿,德国企业只能低头。按照中国定的规矩,不管企业大小,都得提交供应链资料,还得放弃稀土储备。为啥要这么严格?还不是怕有人把从中国拿到的稀土转手卖给美国。任何超出正常需求量的储备,都可能被怀疑是要走私的。

德国也是被逼的没办法。数据显示,德国超过95%的稀土需求都指着中国呢。德国驻华大使馆还专门弄了个“优先名单”,帮德国企业快速走完中方的审批流程,尽快拿到进口许可。这态度,跟他们政府的强硬姿态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稀土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现在的中国市场对德国来说,已经是想割都割不掉的存在了。

新华网公布的数据很说明问题:今年1月到8月,中德贸易总额比美德还高出19亿欧元。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了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额是737.82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却高达1295.26亿美元。中国作为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的位置,稳得很。

跟德国政客的“装傻充愣”不一样,德国企业心里明镜似的。他们清楚得很,中德在经济上早就绑死了。政府那些针对中国的举动,表面上是“背刺”中国,实际上是往自己大腿上砍刀子。

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了73亿欧元,其中超过40%流向了中国汽车行业。德国企业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廉价劳动力市场了,而是汽车行业未来的风向标。新能源汽车这块,中国可是跑在前头的。

德国政府其实也知道,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都处于领跑位置,能帮德国实现产业升级,让德国经济重新活过来。可偏偏被意识形态给束缚住了,跟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这不是傻吗?

把德国对中国的态度总结一下,就四个字:既要又怕。

经济上离不开中国,新能源技术也得指着中国,可又怕靠近中国会惹美国不高兴,被西方世界孤立。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端碗吃饭放碗骂娘”的分裂状态。

德国内部其实也不太平。社民党和联盟党作为执政伙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闹矛盾了。之前在移民问题、征兵问题上就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德国经济一潭死水,正需要中国帮一把的时候,联盟党的瓦德富尔来这么一出,更是把执政联盟内部的裂痕给撕大了。

德国这种一边骂一边求的操作,其实是整个欧盟面对中国稀土管制的一个缩影。你看波兰扣中欧班列,荷兰强抢安世半导体,说到底都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都是中美博弈的牺牲品。

对德国和欧洲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局,无非是美国在中美博弈中赢了,这样欧洲就能跟在后面分一杯羹。从这个角度看,德国外长的不当言论,波兰、荷具针对中国的动作,都是在给中美博弈火上浇油。

不过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算中美真打上两年,以中美的体量,完全扛得住。可这些欧洲国家,能挺到那时候吗?德国的汽车产业等得起吗?没有稀土,生产线一停,工人工资从哪儿来?

现在摆在德国面前的路很清楚:要么跟中国好好合作,让经济重新活过来;要么继续跟着美国跑,最后把自己搞垮。默克尔的警告不是没道理的,可惜现在的德国政府就是听不进去。

说句实在话,德国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投票了。他们排队向中国提交供应链资料,就是在告诉政府:别闹了,咱们真的惹不起中国。可德国政府还在那儿端着架子,装模作样地搞什么“独特理解”。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能玩多久?

你觉得德国最后会怎么选?是听企业的,老老实实跟中国合作?还是继续死撑着面子,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